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桂芳  梅晓萍 《陕西中医》2004,25(2):174-175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 ,它具有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之功用。笔者自 1 993年以来应用本方治疗妇科疾病效果满意 ,现简要报道如下。1 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生理病理变化与子宫过度收缩、子宫肌肉缺血、缺氧及前列腺素的异常分泌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情志不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药钱汤、化瘀通淋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的阶梯式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结石〈1cm的结石患者分为两组,第一阶段治疗组依据辨证采用药钱汤、化瘀通淋汤口服,以疼痛为主者用药钱汤加化瘀通淋汤,疼痛不明显者用化瘀通淋汤,并随证加减;对照组给予利尿解痉止痛排石治疗。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服用中药结石仍未排出者及结石〉1cm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体外震波碎石加化瘀通淋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并对症处理。第三阶段将所有结石排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间断金钱草泡水饮用,对照组采用多饮水、适量活动。随访复发率。结果第一阶段治疗组总有效率75%,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病例结石排净天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第二阶段治疗组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总有效率95.14%;治愈病例结石排净天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第三阶段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药钱汤、化瘀通淋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的阶梯式疗法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输尿管结石,此法疗程短,费用明显降低,且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辛凉(寒)透泄法治疗风温肺热病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凉(寒)透泄法治疗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表泄肺汤(由石膏、知母、黄芩、栀子、连翘、苦杏仁、淡豆豉、郁金、地龙组成)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愈显率治疗组为82.8%,对照组为5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止咳和肺部啰音吸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10.50±3.27)天,对照组为(14.23±4.57)天,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辛凉(寒)透泄法组成的宣表泄肺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明显改善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加快炎症吸收。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晓萍  吴桂芳 《陕西中医》2002,23(6):537-537
临床资料 :60例中均为 3月~ 1岁的婴儿 ;男性 35例 ,女性 2 5例 ;糜烂性 40例 ,丘疹性 2 0例。糜烂性主要为渗出 ,结痂及继发感染 ,丘疹性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 ,多见于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颈项 ,严重者蔓延四肢 ,多见不同程度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  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止痒 ,自拟苦参洗液 :黄柏、苦参、赤芍、百部、防风、白藓皮各1 0 g,水煎 ,用消毒纱布沾药外敷 ,治疗婴儿湿疹60例 ,每日 2次。  疗效标准 :治愈 :皮疹消失 ,肤色正常 ;好转 :皮疹明显消退 ,瘙痒减轻 ;无效 :皮疹变化不大。  治疗结果 :…  相似文献   
5.
防碱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中药配伍冶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化瘀消梗汤 (当归、丹参、穿山甲、路路通、皂刺、桃仁等 )内服及灌肠 ,配合微波及 ,输卵管通液综合疗法治疗本病 62例。并没对照组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 P<0 .0 5。提示 :综合疗法对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治疗可缩短疗程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温病辛凉(寒)透泄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讨。通过查阅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等20位医家31部原著及有关文献35篇,经认真讨论、分析研究,对历代医家有代表性的认识进行述评,对历代医家临床所用药物进行了数理统计,进一步明确了温病辛凉(寒)透泄法的基本含义、作用机理、使用范围、临床适应症、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伏邪温病     
伏邪温病是由于冬不藏精,伏寒、暑热、暑湿、痰瘀等伏邪自体内外发所致。"冬不藏精"与冬令应寒反温、衣着过厚等多方面原因有关。伏邪温病之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本文除列举了常见症状外,还报道了临床少见的"体虚温邪内伏,上热下冷"验案。用伏邪温病理论可以探讨带状疱疹、乙肝等病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且已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内经》认为,营卫之气来源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皆根于下焦,源于中焦,布于上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在《内经》中,从语法上讲,营  相似文献   
10.
从新的视角对阴阳学说的内涵进行分析,揭示阴阳学说的物质性、不定义性、矛盾性、示象性。中医学的发展从最初的起源到后世的昌盛,无时无刻不包含着阴阳学说的特质,中医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学说,但又不注重它的物质性,更注重的是物质运动中所反映的功能和应象,试图用哲学的阴阳观来否定中医的物质性和试图用科学的物质观来研究阴阳的应象观都是片面的,试图用西医的物质性、定量性来否定中医的理性思维、逻辑推论和精确分析也是不科学的。总结中医学走过的道路,以期对现在中医的发展方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