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梁蕴瑜  钟言  邹旭 《新中医》2016,48(7):233-234
<正>缓慢型心律失常以心率缓慢为主要特征,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头晕眼花、体倦乏力为其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西药治疗有一定毒副作用,疗效常不令人满意,常用拟交感神经药(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阿托品)等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安装起搏器是非药物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邹教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善用古方,继承邓老"五脏相关"理论,精于临  相似文献   
2.
3.
钟言  梁蕴瑜  李新梅 《新中医》2019,51(12):355-356
简版:广东省名老中医黄春林教授在50余载的从医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黄教授在在心系、肾系疾病的临床诊治中颇有心得。眩晕、胸痹、心悸、心衰病是心系疾病的常见病。黄春林教授从肝论治眩晕、从肾论治心衰病、从脾论治胸痹心悸,结合独具特色的中药药理精准辨证治疗,融会贯通西医基础医学和中药药理学、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医辨证论治,创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中西医融合治法。黄教授常说中医药是一座大山,是一座仓库,如何充分挖掘开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仓库变成宝库,找m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传统中医的现代作用,并为现代西医的治疗提供帮助,具有重要意义。现俞绍黄教授从心脾治疗心悸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因"误服乌头煎汤2h余"于2008年11月2日2:10入院.患者由于长期患双膝关节炎在一游医指引下,于11月1日自行取川乌、草乌各25g,煎150ml药液,23:50服下,服后觉舌麻木,继而出现口周、双手足麻木,颈背强硬拘急,活动不利,伴头胀痛、心悸,遂来急诊.人院时情绪急躁紧张,面色发红,心悸,口舌、面部麻木,双手足麻木活动不灵,颈背肌肉拘急;头痛、头胀;二便自知.监测示HR11O次/min,Bp127/77mmHg'R26次/min,口唇无紫绀,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未见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HR112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身浅感觉稍减退,其余暂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21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建立慢性心力衰竭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的病性要素以气虚、阳虚、痰浊、血瘀为主,病位要素与心、脾、肺、肾、肝相关,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病性要素与病位的结合。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五脏相关,痰瘀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21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建立慢性心力衰竭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的病性要素以气虚、阳虚、痰浊、血瘀为主,病位要素与心、脾、肺、肾、肝相关,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病性要素与病位的结合。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五脏相关,痰瘀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理机制。方法:在总结既往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进行论述。结论:痉挛性偏瘫的发生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根本病理,以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病机关键,最终致营卫失和、痰瘀阻络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衰老与中医证素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3例,按年龄分为一般老年组83例和高龄老年组50例。观察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检出率等血管功能指标情况,并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析。【结果】(1)高龄老年组患者的 baPWV、hs-CRP 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老年组,LDL-C 水平明显低于一般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 0.01);而2组患者的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龄老年组患者的左颈动脉IMT 明显大于一般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均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其中高龄老年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比例较一般老年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一般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患者中,虚性证素均以气虚为多见,分别为 84.3%(70/83)和 86.0%(43/50);实性证素均以血瘀和痰浊多见,其中一般老年组分别为 89.1%(74/83)和63.8%(53/83),高龄老年组分别为 92.0%(46/50)和 90.0%(45/50)。2 组各证素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衰老程度随年龄的增大而加重,中医证素主要为气虚、痰浊、瘀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