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雄黄"接力"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其进展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34例中高危组MDS及其进展的AML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力组和地西组各17例。接力组用标准剂量地西他滨5天方案或地西他滨3天方案联合HAG共6个疗程,每次骨髓抑制期后加服水飞雄黄0.5 g·m-2·d-1,d1-14。地西组治疗方案同前,不服雄黄。两组患者定期观察血常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8+)、骨髓细胞学、染色体、TET2和DNMT3A基因突变;治疗后输注悬浮RBC、机采PLT、注射rh G-CSF的剂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接力组41.18%,地西组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缓解(PR)、骨髓完全缓解伴血液学进步(CR+HI)、稳定及失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GB、PLT、ANC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PLT、AN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接力组较地西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输注悬浮R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机采PLT及注射rh G-C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力组CD4+、CD8+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组CD4+、CD8+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比较,接力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雄黄接力地西他滨治疗MDS及其进展的AML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1+12"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杨红蓉 《中医杂志》2003,44(8):580-581
李国章主任医师系全国第3批500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临床40余载,对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独特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证”、“症积”、“急劳”、“热劳”等范畴。李师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本病发生的基础。患者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药毒所伤,又有盛邪入侵,精气被夺。于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痰浊阻滞经脉,致瘰疬痰核;正气虚弱邪毒乘虚内侵,邪毒深伏,正邪相搏,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血液科就诊的100例住院及门诊IT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GPⅡb/Ⅲa、GPⅠb/Ⅸ水平。结果 ITP患者以血热妄行证为主,PLT与GPⅡb/Ⅲa、GPⅠb/Ⅸ呈正相关。ITP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PLT水平存在差异,血热妄行型、阴虚血热型PLT水平低于气虚不摄型、瘀血内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ITP患者GPⅡb/Ⅲa、GPⅠb/Ⅸ表达有所不同,血热妄行型、气虚不摄型ITP患者GPⅡb/Ⅲa水平低于阴虚血热型、瘀血内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妄行型ITP患者GPⅠb/Ⅸ水平低于阴虚血热型、气虚不摄型、瘀血内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以血热妄行证为主,不同中医证型ITP患者GPⅡb/Ⅲa、GPⅠb/Ⅸ表达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血液病协作组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协作分组各单位提供的紫癜风诊疗方案进行梳理,得出各单位的共识.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紫癜风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治疗难点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与结论 对中医治疗紫癜风的难点提出了应对思路.分析整理后的经过多名专家认可的总结诊疗方案可以在全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HSP)为儿童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升高,目前尚无特效防治措施,本病极易累及肾脏,治疗难度大,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HSP是全身系统性毛细血管炎,血管通透性改变,诱发因素很多,以食物过敏及感染为主要病因。目前临床采用传统的禁蛋白饮食摄入来治疗及预防,但长时间禁蛋白饮食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机会,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紫癜风诊疗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119例非随机、多中心、疗前疗后对照,观察其临床症状、尿常规等指标,通过紫癜证候积分评分等级量化表进行临床评分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119例中显效30例,有效88例,无效1例.结论 紫癜风诊疗方案是一套疗效可靠、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滴注方法对腹型过敏性紫癜腹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97例予以中药汤剂结肠缓慢滴入,西药组68例予西药常规治疗,10天内观察患者腹痛缓解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中药组在10天内腹痛缓解率为96%,西药组为85%。中药组1~3天腹痛缓解率不如西药组,但4~7天和8~10天腹痛缓解率均好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但血小板计数增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结肠缓慢滴注能明显缓解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腹痛症状和改善实验室指标,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祛风凉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HSP)风盛血热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过敏性紫癜风盛血热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解毒祛风凉血方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3周。治疗后观察2组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情况,以及皮肤紫癜的消退时间、蛋白类饮食和活动开放时间、D-二聚体水平的降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肤型、关节型及混合型患者皮肤紫癜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蛋白类饮食与活动开放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D-二聚体增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周后,2组D-二聚体增高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P0.05)。结论:解毒祛风凉血方治疗HSP风盛血热兼血瘀证,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西药治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 ,近年其发病有上升趋势。 1 995~ 2 0 0 2 1 0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 35例 ,并与常规西药治疗 35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 70例 ,男 39例 ,女 31例 ;年龄 2~ 41岁 ,平均 8.2岁 ;病程 1日~ 7个月 ,平均 1 4 .5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35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 ,均无明显肾脏损害 ,属紫癜性肾炎除外。70例患者除皮肤紫癜外 ,伴有腹型 1 5例 ,关节型1 8例 ,消化道出血 9例 ,合并 2种损害以上者 2 4例。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方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7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7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化瘀方结肠滴注后改口服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双嘧达莫片、匹多莫德分散片,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腹腔淋巴结、T细胞亚群(CD4+、CD8+)、肛二聚体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D-二聚体升高85例,对照组升高81例,治疗后两组均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治疗后21、90、180d腹腔淋巴结B超增大例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180d两组患者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同时间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健脾化瘀方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其机制与迅速缓解患者高凝状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