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妥乐平配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于2003年2-5月选用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配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症状有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为本科2003年2~5月住院的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3~86岁,平均53.55岁,>50岁26例,占65%,病程1~12d。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6~87岁,平均54.15岁,>50岁28例,占70%,病程2~11d。皮损分布部位: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胸背部13例和14例,腰腹部分别为12例和16例,四肢分别为7例和3例,面颈部分别为6例和7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受…  相似文献   
2.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多因长期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课题立足中医传统理论,参考现代中医文献,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分为急性发病期、慢性迁延期和亚临床恢复期3个阶段。重点是根据不同阶段的皮疹和病机辨证,分阶段进行治疗。并总结出一套减撤激素和心理辅导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影响,以期为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8年6月在诸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5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患者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患者外用其基质(药用辅料卡波姆)。比较2组的临床评分、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表皮皮脂含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各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临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经皮水分丢失及表皮皮脂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经皮水分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表皮皮脂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及表皮皮脂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经皮水分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皮肤屏障修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方法 将面部分为额部、鼻尖、下颌、双面颊、双侧口角的皮损区及左耳后无皮损区共8个点,分别测量95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和皮肤含水量。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下颌、双侧口角、双面颊TEWL值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90,2.60,2.57,2.54,3.77,P < 0.01);双侧口角、右面颊及额部的皮肤含水量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27,3.81,2.02,2.78,P < 0.05)。在8个测量点中,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与健康组TEWL值均为下颌及双侧口角 > 双面颊及额部 > 耳后无皮损区;皮肤含水量降低均为下颌及双侧口角 > 双面颊及额部 > 耳后无皮损区。结论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下颌、双侧口角、双面颊区域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口周区域TEWL值较高,而面颊皮肤水分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加减五花汤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面部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口服加减五花汤和左西替利嗪片;对照组单用相同剂量的左西替利嗪片;30天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中、后皮肤红斑量、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结果 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7例。30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7%(23/33例),客观症状评分(分)由治疗前的5.48±1.60降至治疗后的1.24±1.62,主观症状评分(分)由治疗前的7.06±1.54降低至治疗后的1.55±1.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3/30例),客观及主观症状评分(分)分别由治疗前5.57±1.25、6.77±1.36降至治疗后的3.27±1.55和3.07±1.3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皮肤红斑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该指标下降不明显。治疗组TEWL在治疗15天时即有降低;30天时两组该数值均降低,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加减五花汤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可降低皮肤红斑量,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服用清热解毒养阴法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1次,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经皮水份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9%(53/68例),对照组有效率14.9%(7/47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EWL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女性黄褐斑与皮肤生理功能测试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女性黄褐斑与皮肤生理功能测试相关指标的关系,为治疗与中医辨证提供一种客观参考依据。方法:从女性黄褐斑初诊患者中,筛选出符合黄褐斑主要中医证型辨证分型标准的患者90例,对每例患者采用无创伤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皮损部位及非皮损部位的油脂量、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EWL)、黑色素量及血红蛋白量,分析皮损部位与非皮损部位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女性黄褐斑主要中医证型与皮损部位各指标的关系。结果:9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与非皮损部位各指标相比较,油脂量及血红蛋白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TEWL及黑色素量显著增高(P〈0.05);各主要中医证型皮损部位各指标相比较,肾阴不足型含水量显著低于脾虚湿阻型、肝气郁结型(P〈0.05),TEWL、黑色素量显著高于脾虚湿阻型、肝气郁结型(P〈0.05)。结论:女性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肾阴不足型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虫方加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服用全虫方每日1 剂,水煎5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外搽复松霜。对照组30例服用赛庚啶片2mg,3 次/日;复松霜每日2 次外用。服药2周 为1个疗程, 治疗2 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治愈 显效)86.67%。对照组有效率3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虫方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黑素细胞及黑素的情况。方法:将130例黄褐斑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给予益肾健脾化瘀祛斑方煎服治疗;对照组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色素、皮损面积、黑素细胞的形态、黑素的含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80/90)、27.50%(11/4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130例患者中,75例为真皮型、55例为表皮真皮混合型患者,治疗有效的患者表皮和/真皮的黑素含量明显减少,树枝状的黑素细胞树突明显变短变小或消失。治疗组皮损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CI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皮损处治疗前后MCI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肾健脾化瘀法可抑制黑素细胞的树突化、减少黑素含量,因而治疗黄褐斑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正常对照人群与PM/DM患者的TNF-α-308和TNF-β-252基因的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譹整体水平上,PM/DM患者TNF-α的等位基因TNF2频率与正常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16/70)vs9.5%(29/304),χ2=9.534,P<0.01],PM和DM患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相比TNF2基因频率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23.1%(6/26),DM:22.7%(10/44),χ2=4.630,P<0.05和χ2=6.718,P=0.01];譺整体水平上,PM/DM患者的TNF-β-252的两个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相似[TNF-β*1的基因频率在PM/DM患者和正常对照间分别为48.6%(34/70)和40.5%(123/304),TNF-β*2分别为51.4%(36/70)和59.5%(181/3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M和DM患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相比,TNF-β的两个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NF-α-308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PM/DM的易感性相关,TNF-β-252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PM/DM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