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中抽选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57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症状体征的采集以及免疫指标的检测,探究PBC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90例PBC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Th1细胞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PBC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4型,其中瘀血阻络证39例(43.33%)所占比例最大;主要症状体征分别为:身倦乏力74例(82.22%),绝经69例(76.67%),纳差48例(53.33%),脾肿大41例(45.56%)等。在细胞免疫方面,瘀血阻络证患者的CD8^+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相比更低(P<0.05),伴有血瘀证患者IL-6、IFN-γ较非血瘀证者高(P<0.05)。结论:PBC患者的中医证型以瘀血阻络证占比最多,主要症状及体征有身倦乏力、绝经、纳差、脾肿大等;瘀血阻络证患者CD8^+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者相比更低;PBC血瘀证患者IL-6、IFN-γ较非血瘀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制定的肝血瘀证辨证标准,将肝血瘀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型,通过对84例PBC患者进行肝血瘀证辨证,探讨PBC患者肝血瘀证的发生率,且设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考察PBC肝血瘀证患者与非肝血瘀证患者及正常人的免疫学指标.结果:84例PBC中肝血瘀证患者71例(84.5%),其中轻度22例(26.2%),中度25例(29.8%),重度24例(28.5%);非肝血瘀证患者13例(15.5%).两组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则以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以及面部、齿龈及眼周紫黑为高,在84例PBC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57.1%.肝血瘀证与非肝血瘀证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G、IgM、IgA、B因子均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体C3、C4不仅两组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PB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血瘀证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研究表明PBC患者中肝血瘀证者占84.5%,且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习惯分成房结区、结区和结希区。房室传导阻滞可以在两个或三个层次同时形成,称为房室传导中的分层阻滞。一般最多见的是两个层次的阻滞,结区易形成文氏型传导,而结希区和房结区易形成2:1传导。这种房室结两个水平上存在不同类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引起不规则的心室律,称为交替性文氏现象或交替性文氏型传导。 交替性文氏现象可以发生于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及起搏点与周围心肌的交界区。以房室阻滞的交替性文氏现象较为多见。房室交界区的交替性文氏现象是指在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以二至三个P波连续受阻而结束一个文氏周期的一种心电图表现。大多数交替性文氏周期的发生机理是由于传导系统中存在着两个性能、水平不同的阻滞区。由于传导系统近侧与远侧的阻滞类型不同,可引起不同的心电图改变。假若近侧部位呈2:1  相似文献   
5.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 MBV)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HBV携带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约有HBV携带者1.3亿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炎(CHB),其中70%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1].卫生部2008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乙型肝炎发病总数居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二位,其死亡总数居第四位,与2007年同期比较,乙型肝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消除HBV,减少和防止肝脏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存活时间.现有抗HBV药物很少能对ccc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有降解作用,即使DNA链合成终止,病毒仍能以cccDNA为模板,转录mRNA并继而翻译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青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93-4694
电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利用先进的电子腹腔镜外科技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无刀痕。恢复快但做好手术后的护理是恢复健康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北方汉族人群脑血管病与HLA-DRB1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性,为脑血管病的免疫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60例脑血管病患者和139例健康对照。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对每例受检者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WC)、腹围(AC)、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指标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白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人重组CD40L (r-CD40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研究该损伤对人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培养HUVEC,采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应用Transwell(滤膜直径6.5 mm,孔径0.4μm)技术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模型并计算通透系数;培养HUVEC,采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将干预后4组细胞经处理后取上清置入EP管,离心后加入Transwell(滤膜直径6.5 mm,孔径8μm)小室下室,将第5代UC-MSCs用含5%FBS的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接种到预处理后的Transwell小室的上室,5% C02 37.C,培养24 h,取出后用1%结晶紫染色,200倍镜下随机计数6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随着r-CD40L刺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通透系数逐渐升高;不同浓度r-CD40L(0、20、30、40 μg/L)刺激HUVEC 24h后,损伤的内皮细胞诱导UC-MSCs透膜细胞个数分别为10.00±1.76、25.96±2.84、37.88±3.23、49.04±2.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CD40L能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并且随着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增加对人脐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李青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38-939
随着我国法律的日益健全、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现将笔者在工作中的几点认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择新入院急性脑梗死病人17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无失语及严重的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