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7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8例为对照组,采用高压液相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中Hb A1c水平,并计算AIP(等于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对数)。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吸烟史(55. 6%vs. 35. 7%,P=0. 027)、高血压病史(76. 9%vs.42. 8%,P=0. 000)、甘油三脂(1. 58±0. 96 vs. 1. 19±0. 87,P=0. 028)、基线收缩压(151. 62±21. 55 vs. 134. 12±16. 97,P=0. 000)、基线舒张压(91. 58±14. 16 vs. 82. 00±12. 71,P=0. 000)、Hb A1 c (6. 8±1. 8 vs. 5. 5±0. 6,P=0. 001)、AIP (0. 05±0. 26 vs.-0. 06±0. 24,P=0. 01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血性脑卒中组HbA1c与AIP呈正相关(r=0. 276,P=0. 00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b A1c与AIP正相关,因此定期检测HbA1 c和AIP,积极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戈美拉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3 mg,每晚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戈美拉汀片25 mg+右佐匹克隆片3 mg,每晚睡前口服。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PSQI评分、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MESS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戈美拉汀联合应用右佐匹克隆能够快速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两组,经整理后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照组)和TPF-DM(研究组)作为肠内营养支持。于入院第1、7、14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 PCT水平,对组间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第7天和第14天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第1天监测PCT水平均高于正常,营养支持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PCT水平均较第一天下降,但相比之下研究组PCT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两组患者PCT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组间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影响显著优于TPF,可能对早期感染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4 h内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90% 18例,70%~90%为11例,<70%为4例。术后死亡2例。31例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26例(83.9%;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Ⅲ级),恢复不良5例(16.1%;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Ⅳ~Ⅴ级)。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手术路径短,清除血肿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单核细胞比率(MONO%)的调控作用.方法:12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小檗碱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小檗碱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檗碱口服(0.3g,日三次).所有患者均检测入院第1天、14天时血清MIF、MONO%水平.结果:小檗碱组、常规组入院第1天MIF、MO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4天时的MIF、MONO%均明显低于本组第1天(P<0.05);并且,小檗碱组第14天时的MIF、MONO%明显低于常规组第14天(P<0.05).结论:小檗碱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清IF和MONO%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两组,经整理后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照组)和TPF-DM(研究组)作为肠内营养支持。于入院第1、7、14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 PCT水平,对组间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第7天和第14天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第1天监测PCT水平均高于正常,营养支持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PCT水平均较第一天下降,但相比之下研究组PCT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两组患者PCT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组间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影响显著优于TPF,可能对早期感染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晨起空腹温水服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7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MP-7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血清MMP-7和hs-CRP水平,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盐酸小檗碱片口服,治疗周期为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后检测患者的血清MDA、GSH-Px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7 d、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檗碱能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了解小檗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将120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小檗碱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按照最新AIS诊治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小檗碱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小檗碱片(300 mg/次,每日3次)。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otal plaque area,TPA)、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第1天,2组患者炎症因子浓度,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炎症因子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第14天较第1天,2组患者炎症因子浓度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第14天,小檗碱组较常规组炎症因子浓度及NIHSS评分下降明显(P0.05)。第90天较第1天,2组患者TPA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T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90天,小檗碱组较常规组TPA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减少明显(P0.05),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显著偏低且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檗碱可显著降低AIS患者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IS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缺血性卒中病人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及短期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60)和阿托伐他汀组(n=60)。两组均给予ACI常规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连素(300 mg tid)+阿托伐他汀(40 mg qd),阿托伐他汀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 qd)。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入院第1、14天)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第1、14、90天)。结果:入院第1天及第14天,两组患者血清MIF、IL-6、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入院第1天,两组间患者的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较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入院第14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IF、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随访第90天,联合组较阿托伐他汀组mRS评分显著偏低(P<0.05),短期预后良好率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I急性期血清炎症因子MIF、IL-6、CRP水平,并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