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小鼠生精细胞(GC-2 spd细胞)凋亡率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GC-2 spd细胞,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MEHP,用不同浓度的MEHP溶液(0、1、10、100、200μmol/L)对细胞进行24 h染毒。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随着MEHP染毒浓度的增加,GC-2 spd细胞活力逐渐降低,细胞凋亡逐渐上升,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则下降。结论 MEHP可能是通过影响Bcl-2介导的线粒体途径诱导生精细胞凋亡,从而影响雄性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2.
鹅膏菌是一类可引起急性中毒的蘑菇种属,90%以上野生菌中毒死亡事件均由鹅膏毒肽引发,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α-AMA)是其中毒性最强的成分,肝脏是其毒性靶器官。RNA聚合酶Ⅱ(RNA pol Ⅱ)转录抑制是α-鹅膏毒肽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公认机制,但其他可能的毒理学机制尚待阐明。主要从α-鹅膏毒肽诱导肝细胞凋亡、自噬、炎症、氧化应激等毒性机制,中毒后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鹅膏毒肽中毒研究以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改道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96位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训练为试验组1,生物反馈训练为试验组2,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三个月肠镜结果对比、回纳术后排便次数、腹痛、排粘液便、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估值。结果 试验组1临床疗效高于试验组2和常规治疗组(P<0.05),试验组2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试验组1回纳术后并发症腹痛、粘液便、排便次数明显低于试验组2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盆底肌力评估值试验组1和试验组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无明显差别(P>0.05)。肠镜下结果有无红斑肿胀、糜烂溃疡、炎性息肉试验组1明显优于试验组2和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能提高改道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腹痛、排粘液便、排便次数增多症状,提高盆底肌力,减少红斑肿胀、糜烂溃疡、炎性息肉发生率,减少了远端肠管改道性结肠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IA)分型数据质控抽枪中发现的错误分型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以提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分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件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SSP) 、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 SSOP)及基因测序( sequence based typing,SBT)分型方法,对中华骨髓库按比例随机抽取的7313份已完成HLA-A、B、DRB1基因分型的标本进行复检,使用与所抽检标本原始分型试剂小同的试剂盲检,对结果不符者,采用第3种试剂及其原始分型试剂复检;对于难以确定的结果,采用SBT方法确认。采用直接计数法进行HLA差错统计。结果质控抽检6期共7313份标本,发现HLA分型结果错误标本数183份,平均错误率为2.50%。HLA基因分型错误率逐年降低,6期错误率分别为8.18%、3.84%、2.85%、1.70%、1.10%、0.84%。HLA-A位点错误率为0.49%,其中漏检现象占A位点错误的61.11%;HLA-B位点错误率为0.85%,其中以同一宽特异性组之间的业型判断错误者居多,占B位点错误的41.94%;HLA-DRB1位点错误率为0.66%;另外,可能由于标本搞错导致的HLA-A、B、DRB1 3个位点分型全错有41例,错误率为0.56%。结论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实验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及工作责任心上的原因,也有分型方法及试剂本身的原因。采用DNA分型技术,使用特异性、重复性好的合格试剂及加强质控监督,有助于提高HLA分型的准确性,并将有助于提高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分型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Roux-en-Y胃旁路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前瞻性入组37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RYGB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通过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37例患者术后血糖和血脂均显著下降(均P〈0.05),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术后12个月时,SF36生理相关综合评分(74.6±18.3)和精神相关综合评分(78.9±14.5)均高于术前(54.9±15.1和56.4±17.8,均P〈0.01);DTSQ治疗满意度优于术前(29.2±7.1比15.4±5.6,P〈0.01);DMQLS满意度亦优于术前(60.9±8.0比33.3±7.0,P〈0.01)。结论Roux-en-Y胃旁路术可有效地改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甲基苯丙胺与HIV-Tat蛋白协同对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每天2次腹腔注射给予MA10 mg/kg的同时尾静脉注射给予HIV-Tat 400 ng/kg,连续7d,给药结束24 h后随机取10只大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检测脑组织EB含量,随机取5只大鼠断颈取脑,用于SOD活力、GSH和MDA含量的测定.余下2只大鼠快速断颈取脑,戊二醛-锇酸溶液固定前额叶皮质部分,透射电镜观察结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组织中EB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提示实验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P<0.05);MDA含量升高、SOD活力和GSH含量不同程度降低,提示实验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P<0.05).MA+Tat组与MA组、Tat组相比,EB含量升高明显,提示MA与HIV-Tat蛋白联用能协同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GSH含量明显下降,提示MA与HIV-Tat蛋白联用能协同增强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P<0.01);NAC+MA+Tat组与MA+Tat组相比,EB含量降低,提示NAC能一定程度拮抗MA与HIV-Tat蛋白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P<0.01);MDA含量下降,SOD活力、GSH含量明显升高,反映NAC能在一定程度拮抗MA与HIV-Tat蛋白对大鼠脑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作用(P<0.01).各实验组在电镜下观察到血脑屏障一系列超微结构改变,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薄,血管周围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肿胀,胞饮小泡增加等,这些改变以MA+Tat组最为显著.结论 MA和HIV-Tat蛋白能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患儿女,10个月,因“气喘10d,呼吸困难0.5 d”于2015年4月5日入院.既往体质差,曾4次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第2胎第2产,胎龄34周,出生体重1.98 kg,无窒息抢救.生后混合喂养,8个月起添加米糊,进食无发绀,5个月抬头,8个月独坐,平素活动量正常,无多汗,无活动后气促、发绀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线粒体DNA突变与自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从帕金森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血液中提取线粒体DNA并运用RT-PCR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帕金森患者和对照组中都发现了线粒体DNA 4977bp的缺失,但是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缺失的量远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线粒体DNA 4977bp的缺失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识别确认中国汉族人群中的HLA新等位基因.方法 使用FLOW-SSO对骨髓库样本进行常规分型,发现一份样本DRB1位点的分型结果为DRB1*09,1109.用PCR-SBT方法对该样本进行确认,发现在外显子2有1个位置与数据库不相符.用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DRB1*09及DRB1*11基因,对外显子2进行双向测序,发现一个与DRB1*1128序列相近的新等位基因.分析该等位基因与DRB1*1128序列的差异.用EB病毒感染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该等位基因的无限增殖化B淋巴细胞系.结果 该等位基因与DRB1*1128相比在外显子2有1个碱基的改变,碱基189A→G,导致密码子34 Q (CAA)→Q(CAG),该氨基酸是同义突变.成功建立了该等位基因的无限增殖化B淋巴细胞系.结论 该等位基因为新的HLA-DRB1等位基因,该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注册号为FJ870104,已于2009年4月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DRB1*112802(上报编号HWS100062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