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国内尚缺乏海岛地区GER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因此对海岛地区进行GERD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2005年采用随机抽取门诊患者的方法,对1578例舟山市18岁以上的常住城乡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反流症状、发生频度、伴随症状及疾病、职业、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和危险因素等项目。调查结束后,选择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由专人复核,正确率为97%。2症状评分发作频率计分:按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反食等4种为统计症状,无症状为0分,症状出现频率<1/W、1/W、2~3/W、4~5/W以及6~7/W分别记为1、2、3、4及5分。最高分为20分。按症状程度计分:统计上述4种症状,症状不明显,在医师提醒下发现为1分;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偶而服药为3分;症状非常明显,影响日常生活,需长期服药治疗为5分。症状介于1分和3分为2分,介于3分和5分为4分。最高分也为20分。症状频率计分加程度计分总分最高可达40分。我们以RDQ评分>12分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将RDQ评分≤12分设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对舟山群岛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因胃肠道症状而于我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患者胃粘膜分离出的185株Hp菌株进行药敏测试。采用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法分析H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的关系。结果 各药的耐药情况分别为:克拉霉素28.1%、阿莫西林32.4%、甲硝唑99.5%、左氧氟沙星0.5%,并且各抗生素的耐药率与患者的性别、疾病及年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舟山群岛地区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以及瘦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组.并用HOMA模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7.2±2.2)ng/ml、(17.3±6.8)mIU/L和3.97±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2)ng/ml、(9.7±4.1)rIU/L和1.98±0.11(P<0.01).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ild A级和Child B级患者(P<0.01),其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上升(P<0.01).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其胰岛素和瘦素间的反馈调节失衡是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瘦素可能是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舟山市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和高盐饮食对患病率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2005年6月采用随机抽取门诊患者的方法,对舟山市18岁以上的常住城乡居民1578例,进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又称耐信量表)调查。我们以RDQ评分>12分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将RDQ评分≤12分设定为非GERD病人,以这段时间内有反流症状人群的检出率代表患病率。结果共1578例完成筛查,以上RDQ评分>12分共148例,占总调查人数的9.41%,RDQ评分≤12分1430例,占91.58%。胃食管反流相关因素的研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饮食特别是经常进食高盐饮食(OR=2.781)与GERD的患病关系较大。结论对海岛地区与GERED调查的结果显示,高盐饮食和GERE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结合匹维溴胺对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植物神经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女性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黛力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调整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治疗前后为(26.32±5.21)分、(16.38±3.34)分,抑郁评分治疗前后为(15.36±2.36)分、(12.11±2.33)分;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治疗前后为(25.95±5.11)分、(6.14±1.59)分,抑郁评分治疗前后为(15.25±2.02)分、(6.26±1.21)分,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调整,尤其是迷走神经亢进型与不稳定型患者的比例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调整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0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结合匹维溴胺对女性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调节植物神经紊乱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63例急性胰腺炎及60例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第1天血TNF-α和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0.01)。第5天和第10天TNF-α和IL-8水平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均〈0.01)。第10天时轻型组TNF-α、IL-8水平已降至对照组水平(均〉0.05),重型组3个时间段TNF-α、IL-8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均〈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病程,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收集了作者1995年以来临床工作及进修期间收治的46例肠结核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肠结核的确诊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肠结核患者;所有病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7~68岁,平均38.5岁,20岁以下8例(17.4%),21~30岁15例(32.6%),31~40岁12例(26.1%),41~50 岁6例(13.0%),51岁以上5例(10.9%).初次确诊病程从6月至7年,21例合并腹腔以外结核病变,分别为肺结核15例(32.6%),结核性胸膜炎3例(6.5%),肺门淋巴结结核1例(2.2%),颈淋巴结结核1例(2.2%),脊柱结核1例(2.2%).合并腹腔内其他结核病变6例[其中结核性腹膜炎4例(8.7%),腹腔淋巴结结核2例(4.3%)],11例手术,肠梗阻8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的影像学、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治疗情况.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舟山群岛定海城区幽门螺杆菌(Hp)耐药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别对2006及2010年来自于舟山群岛定海城区胃肠疾病患者的240株Hp进行培养,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培养出的Hp进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及呋喃唑酮等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6年及2010年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23.3%和35.0%、25.8%和34.2%、95.8%和99.2%、0.8%和5.0%、10.0%和12.5%,其中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两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趋势较为严重,对左氧氟沙星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在根除Hp治疗时可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肠病[1]是指结肠和或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性肠道损害.主要由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所致,是临床一种较少见的急腹症,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延误诊治.血浆D-二聚体是已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活性及纤维蛋白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在肺动脉栓塞、夹层动脉瘤、门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过程中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2-4].但在缺血性肠病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笔者对临床怀疑缺血性肠病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D-二聚体联合多层螺旋CT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83年Warren Marshall首先从胃炎患者的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目前已确认,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关系密切,且与胃癌的发生亦有联系。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LARC)正式将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根除HP可以减少早期胃癌术后的复发率。随着抗生素在HP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耐药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HP的耐药性是导致HP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作者旨在了解舟山群岛地区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单药及多重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