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祛腐生肌膏促进创伤后感染性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暴力外伤致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伴创面感染6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41.3岁。其中30例行祛腐生肌膏换药治疗(祛腐生肌膏组),30例行常规生理盐水碘伏换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减小率、腐肉脱落天数、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换药28 d痊愈率。结果:祛腐生肌膏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祛腐生肌膏后,创面脓液增多,肉芽随之新生,创面边缘出现新生上皮,呈现迅速愈合的现象。祛腐生肌膏组患者各个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祛腐生肌膏组患者的腐肉脱落时间和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祛腐生肌膏组换药28 d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骨与肌腱的外露区域最终得以良好覆盖。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祛腐生肌膏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新生皮肤产生,加快创伤后感染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李朝顶  许立  徐友魁 《淮海医药》2003,21(6):490-49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多发生的骨折 ,其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1] 。患者因为年龄大 ,过去多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 ,但这些方法存在卧床时间长、痛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缺点。近几年 ,我们采用内固定治疗 4 2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腰椎滑脱的脊椎应用新型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固定,恢复脊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并自髂嵴后部取骨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滑脱复位率达90%,4 ̄5月后达到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拨出,断裂及脊住骨滑脱现象。结论:新型短节段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率高,固定螺钉松动,拨出,断裂及再滑脱等并发症少,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内固定加经单侧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新发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5例,均在伤后24 h内给予手法复位、内固定加经单侧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程度、手术前后Cobb角、病椎前缘高度,并计算病椎椎体前缘恢复比。结果 25例经随访椎体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CT扫描未见骨吸收及"蛋壳"现象,未见植骨颗粒后移进入椎管内。无断钉断棒、椎体失稳及继发后凸畸形等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得分术前8分,术后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3个月、9个月Cobb角及病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椎前缘高度恢复比术前38.98%,术后5 d 96.52%,术后3个月94.84%,术后9个月93.57%。术后5 d、3个月、9个月病椎前缘高度恢复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后手法复位、内固定及经单侧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新发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减少了椎弓根钉的前后负荷,可维持术后椎体高度,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水泥外渗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PKP治疗的58例(97个椎体)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球囊破裂、神经以及脊髓损伤,均对手术完全耐受.对58例患者进行6 ~ 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5±5.5)个月.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椎体前缘及Cobb角高度均明显改善(均有P<0.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注入量多(OR=7.235,P<0.001)、有椎体周壁破坏(OR=21.165,P<0.001)是导致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骨水泥注入量过多、有椎体周壁破坏是影响PKP手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提高手术技术以预防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5—2013-05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72例,其中21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石膏组),23例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支架组),28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LCP内固定(内固定组)。结果支架组在放射学评分上优于石膏固定组,疗效评定与石膏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7),内固定组在疗效及放射学评分方面均优于支架组及石膏组(χ2=10.023 4,P=0.040)。结论采用Henry入路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较好地恢复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并发症少,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脊柱内固定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及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 186例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为4.30%(8/186),颈椎、胸框、腰椎部位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1.51%、14.29%、3.26%;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min—和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1.22%、3.03%和13.16%;术中失血量50m1—、400m1—和800m1—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15%、3.33%和12.12%;术中使用抗生素,术中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和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0%、4.48%、11.11%。结论 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失血量有关,以胸框部位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越长、失血量越多术后感染越易发生,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骨盆骨折合并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骨盆骨折合并伤的临床经验,提高治愈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家综合性医院7年间(1992-1998)278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合并失血性休克87例,典型脂肪栓塞7例,挤压综合征5例,下尿路损伤27例。治愈243例,死亡35例,死亡重要原因之一为合并伤。结论 合并伤较骨盆骨折本身危重,应予足够重视、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许杰  时超  李朝顶  杨六中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38-1840
目的探讨椎间隙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3种椎间隙植骨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中椎间融合疗效的差异。方法 36例46个椎间隙接受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10例共14个椎间隙实施椎间盘摘除椎间单纯植骨内固定术,12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置入术,14例16个椎间隙实施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内固定术。摄X线片测量施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访18~24个月,单纯植骨组术后3个月时椎间隙高度丢失率达13.7%;椎间融合器组术后12~18个月高度丢失率较高,占总丢失量的50.0%。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椎间隙植骨结合了单纯椎间植骨及单纯椎间融合器植骨两者的优点。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无明显高峰期,18个月丢失率为7.53%。结论椎间融合器内外联合植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进行椎间融合治疗中,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利于椎间骨性愈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致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祛腐生肌膏配合岛状邮票植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暴力外伤致大面积皮肤挫伤、脱套伤患者30例,均在一期清创缝合后出现大面积皮肤坏死,创面感染。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祛腐生肌膏换药,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进行岛状邮票植皮,随后继续采用生肌膏换药。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后常规清创换药,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行邮票植皮,之后继续常规换药。观察2组患者植皮准备时间、植皮成活时间、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采用祛腐生肌膏配合岛状邮票植皮后,植皮成活时间、新生上皮生长速度、创面愈合时间均快于对照组。随访时患者创面均愈合,骨与肌腱的裸露区域得以良好覆盖,其中1例创伤严重,愈合较慢,经3个月换药创面最终均愈合。结论采用祛腐生肌膏换药,肉芽组织生长迅速,植皮准备时间短,配合岛状邮票植皮能提高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