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中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的直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R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众数56-69条,流式细胞DI值为1.57-1.61,均为异倍体.HRBL-0305已传至31代;共移植裸鼠18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0%,肝转移率为45.4%,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率均为38.0%,移植瘤在裸鼠的直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的观察,流式细胞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源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HRBL-0305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完整地重现了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直肠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脾肾不足高危儿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脾肾不足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粗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较对照组提高明显。结论 中药穴位贴配合功能训练对脾肾不足的高危儿是较为合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4.
摘要:探究髌周环形针刺术对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患肢RMS及肌肉维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Lysholm评分,比较2组在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RMS、双下肢肌肉围度平均值差<1 cm的患者例数。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2组症状积分均降低、Lysholm评分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2组RMS水平均升高,且在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RM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2组双下肢肌肉围度平均值差小于1cm的例数均升高,且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双下肢肌肉围度平均值差小于1cm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髌周的环形针刺术能够松解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髌周的软组织,增加髌骨的活动度,减轻患者髌股关节内的压力,改善患者肌力与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脑止痉颗粒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常见证型的疗效,初步探讨其对多发性抽动症的防治机制。方法 97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给予益脑止痉颗粒口服3个月治疗,观察YGT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气郁化火型有效38例,无效5例;脾虚痰聚型有效34例,无效3例;阴虚风动型有效25例,无效2例;各证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脑止痉颗粒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和为实验治疗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组织块植入裸小鼠肝实质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和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AFP、乙型肝炎HBsAg、LDH)、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一株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原位移植模型(命名为HLBL-0102)。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为肝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IN5RO、CD79a阳性,CD3、CD7阴性,血清学AFP阴性,HBsAg、HBsAb、HBeAb及HBcAb均为阳性,LDH 1267.5U/L。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移植瘤细胞DI值1.57~1.61,均为异倍体。目前该瘤株在裸鼠体内生长3年,已经传至37代,共移植裸鼠283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临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及静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累及。原位移植瘤组织经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来源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HLBL-010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为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采用人肝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肝实质内和肩胛间皮下,观察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同一人体瘤源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LBL-0102)和皮下移植模型(HLBL-0103)。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为肝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D45 RO、CD79a阳性,CD3、CD7阴性。血清学AFP阴性,HBsAg阳性,LDH 1 267.5 U/L。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移植瘤细胞DI值1.57~1.61,均为异倍体。HLBL-0102和HLBL-0103分别传至37代和31代,共移植裸鼠383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LBL-0102移植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临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及静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被累及。HLBL-0103在裸鼠皮下呈结节状局部生长。结论HLBL-0102和HLBL-0103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肝恶性淋巴瘤裸鼠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肝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肝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中医推拿联合肌力训练对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肌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关节镜术治疗的60例髌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中医推拿+被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肌力训练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力水平及RMS水平;统计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6个月PT、AP、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的RMS比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6个月AROM积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双下肢肌肉围度平均值差<1 cm的患者例数均多于术前,且研究组多于对照组(P<0.05).2组自术前至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推拿联合肌力训练可有效提升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肌力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与关节活动度,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庚型肝炎病毒是人类继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后新发现的一种肝炎病毒,已知感染途径为经血液传播为主。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重视及研究国内人群庚型肝炎(HG)及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流行分布情况十分重要。受血者、静脉吸毒者和接触血源的医务人员等是易发生庚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据疫情资料报告,近年来在沈阳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切除术中的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鼠的直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RBL-0305。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56~69条,流式细胞DI值为1.57~1.61,均为异倍体。HRBL-0305已传至31代,共移植裸鼠18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肝转移率为45.4%,淋巴结和腹腔种植转移率均为38.0%,移植瘤在裸鼠的直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的观察、流式细胞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源直肠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HRBL-0305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完整地重现了人直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直肠恶性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