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肽类药物的研究开发成为新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然而,建立可靠、灵敏和准确的肽类药物体内分析方法是肽类药物临床前和临床药动学研究的难点.样品制备技术是建立符合药动学研究要求的定量分析方法的关键.现综述液质联用技术在肽类药物药动学研究中的样品制备技术方法的目的、要求、特点和分类.结合近年发表的文献具体阐述了固相萃取法、蛋白质沉淀法、超滤离心法、亲和层析法和部分其他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肽类药物的研究开发成为新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然而,建立可靠、灵敏和准确的肽类药物体内分析方法是肽类药物临床前和临床药动学研究的难点。样品制备技术是建立符合药动学研究要求的定量分析方法的关键。现综述液质联用技术在肽类药物药动学研究中的样品制备技术方法的目的、要求、特点和分类。结合近年发表的文献具体阐述了固相萃取法、蛋白质沉淀法、超滤离心法、亲和层析法和部分其他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大鼠硬膜外注射或iv [12 5I]虎纹毒素 1([12 5I]HWTX 1)后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 用Iodogen法标记HWTX 1。大鼠经硬膜外腔插管或尾静脉注射给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线检测体液中 [12 5I]HWTX 1浓度 ;γ 计数仪测定组织放射性。结果 硬膜 脊椎样品放射性为注射放射性的 (2 2± 8) % ,表明硬膜外注射成功。两给药途径的药时曲线不同 :硬膜外给药存在吸收相 ,10min达峰 ;cmax 和AUC随剂量递增 ;大鼠硬膜外和iv后 ,[12 5I]降解产物的浓度分别为 (2 .1± 1.1)和(6 .8± 2 .5 ) μg·L- 1(P <0 .0 1) ;末端t1/2 分别为2 .5~ 2 .8h和 2 .3h ;ClS 为 0 .74~ 1.18L·h- 1·kg- 1。硬膜外给予 [12 5I]HWTX 1的生物利用度 >82 %。两给药途径的分布不同 :iv后 10min ,大多数组织药物暴露水平高于硬膜外给药 (P <0 .0 5 )。放射性主要经尿排泄。结论 两种注射途径的放射性在不同组织中的生物分布及药物降解等差异支持了HWTX 1经硬膜外注射用作镇痛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与比较猕猴硬膜外 (ed)及静脉 (iv)注射虎纹毒素 1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Iodogen法标记虎纹毒素 1 ,按 0 388MBq·kg- 1 的剂量向猕猴第 3和第 4腰椎之间硬膜外腔及静脉注射标记后虎纹毒素 1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猴血清中的药物放射性活度 ;γ 计数仪检测猴第 3和第 4腰椎硬膜外腔的药物放射性活度。结果 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 [1 2 5I]虎纹毒素 1。硬膜外给药 1 0min后 ,给药部位局部硬膜外腔的药物放射性占总给药量的0 38,说明硬膜外给药是成功的 .硬膜外及静脉给药后 ,血药浓度分别在 30min和 2min达峰 ,分别为 (0 70± 0 0 4 )MBq·L- 1 和 (4 98± 0 58)MBq·L- 1 。两种给药途径的药时曲线不同 :猕猴硬膜外和静脉给药后 ,末端T12 分别为(1 0 36± 0 2 7)h和 (1 1 0 3± 1 1 6)h ;ClS 分别为 (1 2 9±0 0 7)L·h- 1 ·kg- 1 和 (1 2 5± 0 2 3)L·h- 1 ·kg- 1 ,硬膜外给予 [1 2 5I]HWTX 1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95± 5) %。结论 硬膜外和静脉两种给药方式下 ,[1 2 5I]虎纹毒素 1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具有差异性 ,两种给药方式下 [1 2 5I]在猕猴体内的分布与吸收特点对于虎纹毒素 I的临床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大鼠硬膜外和静脉注射虎纹毒素-Ⅰ后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大鼠硬膜外(ed)和iv [125I]标记虎纹毒素-Ⅰ([125I]HWTX-Ⅰ)后分布的差异。方法 Iodogen法制备[125I]HWTX-Ⅰ,膈神经-膈肌法测定生物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放射化学纯度,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放射性药物浓度。结果 [125I]HWTX-Ⅰ生物活性标记前后相近,放射化学纯度为98.5%。给药后2 h,ed组椎管局部放射性明显高于iv组(P<0.05),ed和iv后组织放射性分别在2 h和10 min达峰值。泌尿系统放射性含量最高,脂肪、肌肉和脑放射性最低。放射性主要经尿排泄。结论 ed后椎管局部放射性高,维持时间较长,血清峰浓度较iv组低,有利于发挥局部镇痛作用,减少全身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大鼠硬膜外 (ed)和iv [12 5I]标记虎纹毒素 Ⅰ ([12 5I]HWTX Ⅰ )后分布的差异。方法Iodogen法制备 [12 5I]HWTX Ⅰ ,膈神经 膈肌法测定生物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放射化学纯度 ,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放射性药物浓度。结果[12 5I]HWTX Ⅰ生物活性标记前后相近 ,放射化学纯度为 98.5 %。给药后 2h ,ed组椎管局部放射性明显高于iv组 (P <0 .0 5 ) ,ed和iv后组织放射性分别在 2h和 10min达峰值。泌尿系统放射性含量最高 ,脂肪、肌肉和脑放射性最低。放射性主要经尿排泄。结论 ed后椎管局部放射性高 ,维持时间较长 ,血清峰浓度较iv组低 ,有利于发挥局部镇痛作用 ,减少全身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苓桂术甘汤配伍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伤寒论》名方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机制 ,确定方中各药味的君臣佐使关系。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方中组成药味进行药味与药量同时加减拆方 ,选择小鼠常压耐缺氧、对抗氯仿所致小鼠心律失常和利尿 3项药理指标 ,对所得 16个处方进行药理实验 ;采用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SREG)与典型相关分析 (CCOR)将所得药理数据和组方药味及药量相关联 ,探讨复方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机制。结果 :确定了方中以茯苓为君 ,以桂枝为臣 ,佐以白术 ,使以甘草的配伍关系 ,与对该复方中药的传统诠释相一致。结论 :本研究为探讨复方中药的配伍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