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治疗药疹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投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多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常涉及不同器官和组织,其中以皮肤和粘膜较多见。本文仅就近五年来院内所见及会诊病例的治疗经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如期批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也意味着世贸组织新成员--中国,要接受入世后的各种挑战与机遇,医药行业也不能例外.目前国内生产使用的西药95%以上均为国外药物的仿制品,而加入世贸组织后,制药行业将面临一种潜在危机,洋药将会乘机涌入,抢占医药领域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4.
彭正发  李志琴  彭琳 《首都医药》2006,13(10):33-33
中药散剂作为中药传统剂型活人兴市许久。纵观历史,太久远的中药散剂使用统计不十分确切,仅以20世纪的50~70年代为例证,上市流通的内服散剂(经加工的细粉剂)品种近40种之多,外用的散剂达10余种,这还不包括医院的熏洗剂(协定配方);时下市场流通的品种不足原有品种的百分之四十,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中药的其他剂型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只是中药散剂日渐萎缩,大有绝世之危,而作为中药散剂之一的煮散剂已是名存实亡。目前,中药事业的发展矛盾凸现,一方面道地中药材产量匮乏,另一方面合理使用不够,浪费惊人。笔者认为,中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因其具有“理气活血”作用,故临床用多用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液流变改变等疾病,并认为药安全,但近年来对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多有报告;甚或出现休克死亡的病例,因此对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作一回顾,分析其可能性原因,并加以警惕,将对全面客观评价上市药品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了参考,把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方和谦教授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匆忙;方老先生的辞世是京城乃至全国中医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依附于他的老病人们的一种悲郁。  相似文献   
7.
刘桂伶  彭正发 《首都医药》2007,14(18):45-4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医脾胃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伴有肠腺化生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损害或癌前病变,而胃癌在我国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仅局限于对症治疗。笔者采用"健脾益气,活血清热"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药学服务将成为药店竞争的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北京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新政策的出台,在方便市民购药的同时,为欲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者增添了许多机会,也带来京城药品零售业一场激烈的竞争。面对新形势,谁都不会轻言放弃,展开多样化的竞争方式已经无可避免。纵观医药市场零售企业的竞争,笔者认为:服务将是竞争的核心,药学服务必将成为竞争手段中的重头戏。目前,本市大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均已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使药企人员在加强药品质量规范管理意识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无论在软件,如质量管理制度、人员资质上,还是在硬件,如设施设备、陈列储存上,都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和方法心脑血管病已经随着生活的快节奏,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时下的常见病、高发病,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若不及早干预和治疗,病残率将会同步增加。本文选取3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并临床观察。结果和结论如果对血管的早期斑块进行积极治疗,预后就会大有不同,通过对30例血管斑块的中药治疗观察结果,认为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7岁住院号147987。因周期性发热5年,高热1周于1987年10月9日入院。患者六年来每年均高热一次,季节为4月或9月间。每次高热持续1~2月,曾5次住院治疗,几经系统性检查无阳性结果发现。1986年4月在本市某医院诊为“过敏性周期热”,用皮质激素治疗而获效。本次入院一周前无明显诱因而发热,自测T38.5℃,即服抗生素及退热药,无效。渐至午后热甚,T39.6℃~40.2℃,晨起及上午T37℃~37.4℃,伴有关节肌肉酸痛。家长鉴前病史,知其病发求住院中医药治疗,拒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