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医院医学大数据的来源、特点以及在医学研究实践中的主要应用,指出医院医学大数据应用场景广泛,但同时面临众多问题与挑战,以期为医院医学大数据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治疗低危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低危MDS60例,按WHO诊断和分型,其中RA12例,RCMD42例,RAS2例,MDS-U 4例。随机分为再生方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再生方组应用再生方,水煎服,日一剂。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2 mg,3次/d,口服,或十一酸睾丸酮40 mg,2次/d,口服。治疗期间患者如有感染发热及时应用抗菌药物,贫血严重或出血明显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或血小板,并统计血细胞输注数量。结果再生方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血液学改善14例,总有效率66 T.7%。对照组部分缓解2例、血液学改善9例,总有效率3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 P <0.05)。细胞形态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低危MDS,可以使红系病态造血减轻。再生方组红细胞输注量为(15±10)U,对照组为(22±15)U,2组比较红细胞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18, P <0.05)。再生方组血小板输注量为(6±4)U(1人份为1 U),对照组为(13±6)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1, P <0.05)。再生方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均为轻微的消化道反应,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30例有20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 P <0.01)。结论再生方治疗低危MDS有较好疗效,有效率高于雄性激素类药物,并减少红血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无严重不良反应。形态学观察再生方可改善红系病态造血,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吴维海  袁炜  李建英  张振会  白艳辉 《河北中医》2020,42(1):83-88,95,I0001
目的研究鳖甲生血丸治疗骨髓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鳖甲生血丸低剂量组、鳖甲生血丸中剂量组、鳖甲生血丸高剂量组及肝复康丸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四氯化碳制备肝纤维化模型进行(由于目前骨髓纤维化模型大鼠制备技术尚不成熟,故本实验采用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进行实验)。从造模开始的第5周,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分别予1 m L/100 g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鳖甲生血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 m L/100 g(生药含量分别为0.07、0.14、0.28 g/m L)的鳖甲生血丸药液灌胃,每日1次;肝复康丸组予0.42 g/100 g的肝复康丸灌胃,每日1次。各组大鼠均灌胃5周后脱颈处死,观察各组大鼠实验期间的一般情况,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情况,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肝细胞损伤程度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分级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12只大鼠均无异常,模型对照组大鼠死亡5只,鳖甲生血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死亡3、2、2只,肝复康组大鼠死亡3只。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5周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鳖甲生血丸中、高剂量组及肝复康丸组大鼠灌胃5周后肝组织Hyp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鳖甲生血丸低剂量组肝组织Hyp含量较模型对照组虽有下降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灌胃5周后血清PDGF、TGF-β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鳖甲生血丸低、中、高剂量组及肝复康丸组大鼠灌胃5周后血清PDGF、TGF-β1及VEGF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idit分析显示,模型对照组灌胃5周后肝细胞损伤程度重于正常对照组(P<0.05);鳖甲生血丸低、中、高剂量组及肝复康丸组大鼠灌胃5周后肝细胞损伤程度均轻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idit分析显示,模型对照组灌胃5周后肝纤维化程度重于正常对照组(P<0.05);鳖甲生血丸低、中、高剂量组及肝复康丸组大鼠灌胃5周后肝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对照组(P<0.05);鳖甲生血丸中、高剂量组及肝复康丸组大鼠灌胃5周后肝纤维化程度均轻于鳖甲生血丸低剂量组(P<0.05),但鳖甲生血丸中、高剂量组及肝复康丸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生血丸可明显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减少组织内胶原的形成和沉积,且中、高剂量组效果更好,其治疗骨髓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PDGF及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5岁,因有“哮喘”病史30年余。服用单方治疗:用黄土包800克重的蟾蜍和一个鸡蛋烧熟后,把蟾蜍和鸡蛋吃下),服单方后10分钟,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约400ml,全身阵发性热痛,水样腹泻1次,同时出现头昏;头皮呈帽状紧缩感,面部及四肢麻木,两眼昏花,心悸,气短,烦躁不安,全身酸软。急来我院求治,门诊以“蟾蜍中毒”收住本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a,PNH)是慢性难治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以血红蛋白尿为特征,以贫血、黄疸、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伴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易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常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雄激素为主,配合小剂量铁剂、碳酸氢钠、维生素E 等药物治疗。理论上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根治此病,但限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配型、经济情况等原因,未广泛推广。中药可改善PNH 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溶血。我科运用茵陈蒿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25例PNH 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鳖甲生血丸治疗原发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120例,给予鳖甲生血丸8g,每日2~3次,口服,共治疗3个月。观察血常规,肝、脾情况,骨髓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 120例患者好转39例,进步47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71.67%。30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减低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增高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5)。114例脾肿大患者脾大情况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肝肿大患者肝大情况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病理活检显示治疗后骨髓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P0.05)。120例患者中11例出现少量皮肤出血点,7例有消化道不良反应,减量后消失。结论鳖甲生血丸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探讨凉血解毒方药对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56例ITP患者,男12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29岁。给以凉血解毒方药治疗(地黄止血胶囊2‘.0 g,3次/d,口服,凉血解毒中草药煎剂升板汤,1剂/d)。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90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第90天,总有效率为73.2%。56例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1.01±0.67)%,(2.8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症ITP患者CD4+CD2+5调节性 T细胞水平低于非重症患者[(0.71±0.23)%,(1.4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患者治疗后90 d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1.93±0.53)%,(10.1±0.6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有效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TP 患者外周血CD 4+CD 2+5调节性 T 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凉血解毒方药提升CD4+CD2+5调节性T 细胞水平可能是治疗ITP的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9.
我科自2008-2010年应用血停五号方治疗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病人阴道出血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病人,全部为女性,年龄11-51岁,病程10天-2个月。全部病例均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急性白血病12例,免疫性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5例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为1.5∶1.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均以联合化疗为主,配合局部病灶野放疗3例.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CVAD和BACOP,以CHOP方案为主.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者分别为60.0% (9/15)、73.3% (11/15)和60.0% (9/15);乳酸脱氢酶升高者为46.7% (7/1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9例(60.0%),阴性6例(40.0%).CR 11例(73.3%),PR 1例(6.7%),SD+ PD 3例(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