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探讨广西地区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广西地区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问卷。参考《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各亚量表分数转换,应用最大得分法决定个体体质类型。结果: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118例(35.22%),湿热质56例(16.72%),阴虚质40例(11.94%)。痰湿质31例(9.25%),阳虚质27例(8.06%),气郁质26例(7.76%),瘀血质19例(5.67%),气虚质13例(388%),特禀质5例(1.49%)。结论:湿热质为广西地区原发性血脂异常最高偏颇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湿热体质与平和体质血脂异常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30例湿热体质血脂异常者(实验组)和30例平和体质血脂异常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两种体质与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中共检出五种基因型ε2/ε3、ε2/ε4、ε3/ε3、ε3/ε4、ε4/ε4,频率分别为:10%、10%、36.66%、16.67%、26.67%;对照组检出四种基因型ε2/ε3、ε2/ε4、ε3/ε3、ε3/ε4;频率分别为:13.33%、6.67%、66.67%、13.33%。在实验组中,以ε3/ε3基因型最多,其次为ε4/ε4基因型;对照组中也是以ε3/ε3基因型最多,其次为ε2/ε3、ε3/ε4基因型。本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ε2/ε2基因型。实验组人群ApoE等位基因频率为:ε2 10.00%、ε350.00%、ε4 40.00%;对照组人群ApoE等位基因频率为:ε2 10.00%、ε3 80.00%、ε4 10.00%。(2)实验组和对照组ApoE六种基因型和ApoE三种等位基因分布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oE基因型ε4/ε4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231,P<0.05);ε3/ε3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406,P<0.05)。而ε2/ε3、ε2/ε4、ε3/ε4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oE等位基因ε4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200,P<0.05);ε3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9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血脂异常平和质和湿热质者在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上有差异。ApoE基因型ε4/ε4和等位基因ε4具有更明显的湿热体质倾向,可能更易于形成湿热体质血脂异常或其与湿热体质血脂异常关联的可能性大。ApoE基因型ε3/ε3和等位基因ε3具有更明显的平和质倾向,可能更易于形成平和质血脂异常或其与平和质血脂异常关联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其成因。[方法]随机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体检中心1002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测评得分,应用最大得分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结果]平和体质293例,偏颇体质为709例(70.76%)。其中偏颇体质前三位分别为:阳虚体质171例(17.10%),阴虚体质117例(11.70%),湿热体质116例(11.60%)。[结论]广西地区的偏颇体质主要为阳虚体质。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适应证十分广泛,通过不同的用量及不同配伍发挥着不同的功效,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所有含麻黄条文的方剂,探求张仲景使用麻黄的用药规律。发现以麻黄为角药的配伍在发热、咳喘、痰饮、疼痛、黄疸、水肿等不同病症中发挥着不同作用,且麻黄角药配伍严谨,灵活多变,为拓宽麻黄的临床使用范围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已成为肺癌精准治疗的典范,但多数患者在EGFR-TKI治疗有效后的8~16个月不可避免会出现获得性耐药.本研究探讨p53和COX-2在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观察其表达对EGFR-TKI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3-01-2016-01-31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并接受EGFR-TKI治疗的43例患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和COX-2在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一步对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43例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p53、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8%和53.4%.p53表达随年龄增长(x2=3.939,P=0.047)及肿瘤分化程度减低(x2=4.182,P=0.041)而升高.COX-2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EGFR基因突变类型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p53与COX-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后,p53阴性组和阳性组中位PFS分别为12.0和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6,P=0.030;COX-2阴性组和阳性组中位PFS分别为12.0和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8,P=0.018.进一步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53 (HR=0.450,P=0.046)和COX-2(HR=0.424,P=0.021)表达均为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组织中,p53和COX-2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进展,有望成为EGFR-TKI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并已被列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1~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和心理压力的加大,血脂异常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寻找出安全、可靠、有效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0种壮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具有较强抑癌作用的药物,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用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分别制备金刚藤、龙葵、解毒蕨、半枝莲、排钱草、石见穿、绞股蓝、透骨消、叶下珠、藤梨根10种壮药含药血清,设低、中、高浓度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同时设生理盐水(NS)空白血清对照组及环磷酰胺(CTX)阳性血清对照组,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在24 h、48 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法筛选结果显示,金刚藤、半枝莲、叶下珠、藤梨根的含药血清在24 h及48 h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金刚藤高剂量组在48 h抑制作用最强。结论:金刚藤、半枝莲、叶下珠、藤梨根的含药血清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到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到来”,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事。因为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加之病程长,恢复慢,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药物治疗易发生中毒反应,常令老年人痛苦不堪。但科学技术和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又常常给人带来惊喜。许多医学专家和生物科技工作者面对身心病症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不懈努力研究,不间断地给世人带来健康的福音。老年性消化系统疾病,看起来是因人体衰老而成的一种必然。但是,我们也会在一些中医典籍和新近的科研成果中发现它的“克星”。  相似文献   
9.
癌症是人身体某些器官的部分细胞异常迅速且不受约束和控制、无规律地生长繁殖而形成的组织团块。其增殖能力很强,不断夺取人体中的营养,同时产生一些毒素,而且能够浸润蔓延、侵袭周围的细胞和组织,甚至扩散转移、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直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凉血通瘀方凉血活血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建立干酵母血热血瘀大鼠模型,以体温、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为指标,评价凉血通瘀方及系统溶剂提取部位凉血活血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凉血通瘀方提取物、挥发油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给药组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体温升高(P<0.01),不同程度的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P<0.01或P<0.05),初步确定挥发油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该方凉血活血有效部位;采用GC-MS分析凉血通瘀方挥发油部位,用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鉴别得到70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54%,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丹皮酚、α-细辛醚和菖蒲酮等;采用HPLC-MS技术及对照品比对分析凉血通瘀方正丁醇部位成分,推断出42个化合物,主要为芍药苷类、鞣质类和环烯醚萜苷类等。该研究明确了凉血通瘀方凉血活血有效部位及其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凉血通瘀方的凉血活血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