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轻、中度(肺功能Ⅰ-Ⅱ级)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肺俞穴经皮神经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肺功能,体质指数-气流阻塞-呼吸困难-运动能力(BODE)指数及诱导痰中TNF-α浓度进行检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FR)]、BODE指数及诱导痰中TNF-α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FVC[(2.75±0.77)L]、FEV1[(1.77±0.50)L]、FEV1%[(73.20±7.69)%]及PEFR[(4.33±1.09)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中TNF-α浓度[(14.27±2.78)pg/ml]、BODE指数[(0.43±0.65)分]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rt;0.05)。 结论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能缓解轻、中度COPD患者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降低其BODE指数,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胃起搏体表投影区低频电刺激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选取24例腹部手术后PG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及胃起搏体表投影区低频电刺激,对照组则服用促胃动力药-莫沙比利,患者于自觉疗效满意后停止治疗,但治疗时间最长不超过2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量变化情况,并对2组患者治疗次数、痊愈率及有效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胃液减少量、临床痊愈率及治疗次数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针刺联合胃起搏体表投影区低频电刺激对腹部手术后PGS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莫沙比利)治疗,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痊愈率及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影响髌骨运动学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例髌股关节疼痛(PFP)妇女和12例非PFP妇女抗阻伸膝过程中通过运动性核磁共振(KMRI)获得的运动学指标:髌骨内、外侧位移和倾斜度,分别和股外侧肌(VL):股内斜肌(VMO)、股外侧肌(VL):股内直肌(VML)肌电图比率、髁间沟深度(沟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妇女中股内侧肌运动单位活动增加似与髌骨运动学异常有关,但并不是髌骨运动学异常的必然原因。在膝关节伸展末期(屈膝0-30°),骨结构是髌骨运动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 (rheunatoid arthe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此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在国内外仍属于病因不明,难以根治的一种疾患。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镇痛消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控制症状、稳定病情的作用,但大多数毒副作用严重,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病人难以较长期接受治疗。中医药、针灸等疗法在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减少关节僵直、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毒副反应却相对较小。现将中医疗法治疗本病的有关机制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穴位(三阴交、足三里和阳陵泉)所引起的脑功能区的信号变化,对针刺的神经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针刺fMRI,每次磁共振扫描持续5min12s;手法行针30s,静息30s,然后再重复相同的刺激模式,如此反复交替,直至试验结束。结果 (1)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相同的脑部激活区为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下回;不同的激活区为左额下回、左岛叶、左侧顶下小叶、左小脑山顶、左颞中回及左额中回。针刺阳陵泉穴未发现大脑皮层的信号增高区。(2)针刺3条不同经络的3个不同的穴位均可以出现脑部信号减低区,其共同的区域见于双侧海马旁回、海马、扣带回、楔前叶及小脑。结论 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在脑部特定的区域产生效应。  相似文献   
6.
现代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康复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康复医学科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作为最近20余年在我国刚刚起步的一个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比有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差距,尤其是在康复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方面问题更为突出。目前绝大多数的康复医学科管理沿用普通临床科室的管理办法,缺少应有的独特的康复医学科管理特点。根据美国制定的国际化医院认证标准(Joint Commission Intem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JCI)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侧三阴交穴期间的功能活动进行全脑扫描,获得针刺三阴交穴的脑功能激活图。8名自愿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定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可激活左右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右中央前回、左右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右扣带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横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丘脑。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激活额、顶、颞叶皮质以及扣带回、楔前叶、岛叶、丘脑,可能是其治疗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神经痛、瘫痪,以及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进一步证实穴位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神经肌腱滑行训练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轻中度CT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神经营养药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辅以电针及神经肌腱滑行训练,对照组则辅以CTS健康教育宣教。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波士顿腕管量表(BCTQ)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比分析其电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包括拇指-腕及中指-腕感觉传导速度(SCV)、拇指-腕和中指-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及拇短展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CAMP)等。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电生理指标(包括拇指-腕和中指-腕SCV、SNAP、正中神经DML及拇短展肌CMAP)、疼痛VAS及BCTQ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拇指-腕SCV[(45.77±6.24)m/s]、中指-腕SCV[(49.15±8.26)m/s]、拇指-腕SNAP[(13.48±4.21)μV]、中指-腕SNAP[(12.83±4.37)μV]、正中神经DML[(3.58±1.02)ms]、拇短展肌CMAP[(8.78±2.98)mV]、疼痛VAS评分[(2.80±1.01)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BCTQ症状评分[(1.99±0.81)分]、功能评分[(1.62±0.7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发现正中神经DML[(4.34±1.08)ms]、拇指-腕SCV[(40.24±6.76)m/s]及疼痛VAS评分[(3.67±1.11)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电针联合神经肌腱滑行训练能显著改善轻中度CTS患者手功能及临床症状,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电针配合健康教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关元、三阴交、肾俞、秩边穴配合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口服普乐安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TPV)与残余尿量(RU)、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和QOL评分显著改善,进一步分析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前列腺体积和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电针配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BPH患者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老年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电针及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单纯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生活质量,并且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