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氧模型。方法植块法培养CMECs,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将原代培养的CMECs在1%O2-94%N2-5%CO2低氧气体环境中培养24h制备低氧损伤模型(L组),以无血清常氧培养作为对照组(N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缺氧前后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V—FITC和PI双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植块法培养的大鼠CMECs具备典型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征;Ⅷ因子、cD31相关抗原免疫染色鉴定均阳性。缺氧前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与N组比较,L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早期凋亡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简便、易行的CMECs细胞缺氧模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建立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培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220~280 g成年雄性SD大鼠,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植块法培养结扎后24 h、3 d、7 d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CME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观察不同时间点缺血模型CMECs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CMECs特异性抗原.结果 镜下观察部分CMECs刚游离出组织块时呈星形或多边形,当细胞生长至亚融合状态呈短梭形并呈铺路石样,部分区域可见管腔样或血管网络状结构,具备典型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征;心肌缺血7 d时,缺血心肌组织CMECs密度最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Ⅷ因子、CD31相关抗原均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1±1.2)%、(95.0±1.6)%.结论 本方法可获得纯度高、结构和功能良好的缺血CMECs,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治疗的CHF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血浆NTpro BNP、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生活质量SF-36量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 87%,对照组有效率为72. 1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06 0. 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00 0. 01);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0. 01);治疗组治疗后MLHF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0. 01);治疗组治疗后SF-36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0. 01)。结论:穴位敷贴能改善CHF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CMECs)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芪参益气滴丸高剂量(QG 组)、中剂量(QZ 组)、低剂量(QD 组)大鼠含药血清,分别与大鼠缺血 CMECs 共孵育,同时制备空白血清,分别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 MX 组)、正常大鼠( ZC组)来源的原代 CMECs 共孵育;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管腔结构的形成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 - time PCR)检测 ERK 和 p53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增殖窗口期 QZ 组、QD 组均为第2天,而 QG 组、ZC 组均为第3天,MX 组为第6天;QG 组、QZ 组、QD 组增殖率、迁移率及成管率均显著高于 MX 组,而 QD 组增高最明显(P ﹤0.01);与 MX 组比较,QG 组、QZ 组、QD 组 ERK mRNA 表达增加,p53 mRNA 表达降低(P ﹤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促进大鼠缺血 CMECs 的血管新生功能,但其作用与药物剂量并非成正相关,可能与不同药物浓度干预导致 ERK 及 p53的差异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血管新生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植块法培养CME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MECs特异性抗原。实验分组将大鼠缺血CMECs作为缺血组(I组),正常大鼠CMECs作为对照组(N组),采用噻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管腔结构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CMECs具备典型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征,Ⅷ因子、CD31相关抗原免疫染色鉴定均为阳性。N组和I组迁移窗口期均为第1天,成管窗口期均为第2天,N组和I组的增殖窗口期分别为第3天、第6天。两组比较,I组迁移率、增殖率和成管率均低于N组,以迁移率降低最为明显(P0.01)。I组ERK、p53 mRNA表达均高于N组(P0.05)。[结论]缺血CMECs的血管新生能力明显降低,血管新生增殖窗口期改变,可能与ERK和p53mRNA表达的变化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组学及药物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外周血、缺血心肌组织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法建立大鼠MI模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中药高剂量组(H组)、低剂量组(L组)和模型组(M组),正常大鼠为空白组(K组),每组10只。H组、L组以补肾活血中药灌胃,M组、K组正常喂养,4周后外周血、缺血心肌组织EPC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34/CD133表型,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结果H组、L组外周血和缺血心肌表达CD34/CD133阳性率、EPC数量均高于M组、K组(P〈0.05或P〈0.01);H组、L组外周血和缺血心肌NO含量、VEGF表达均高于M组、K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具有动员骨髓EPC进入血液循环、修复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