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孙医生,我今年30岁,我老公32岁,结婚一年多了,有正常性生活,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但一直没能怀孕,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在不孕不育患者里,有高龄的夫妻,但也不乏这样的年轻夫妇。第一次来到医院,他们不清楚自身健康状况,也不熟悉医院就诊流程,往往显得迷茫又焦虑。下面我想来谈谈不孕不育患者的就医指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证明基于囊胚期活检和全基因组分析技术的"第二代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可以显著提高IVF治疗的临床结局。目前认为囊胚期活检是PGS活检的最佳时间,也是第二代PGS采用的活检方法。具体为通过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使样本达到可检测的量,再利用微阵列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检测。除了技术方面的改进,第二代PGS还应在适用人群的选择方面综合考虑不孕者胚胎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和可用于移植的囊胚数2个方面,PGS的最适宜人群应该是排除了内膜因素的影响后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同时可移植胚胎数较多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中3种不同促排卵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治疗的3种COH方案[短方案、长方案与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不孕症患者的3 347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3种COH方案内再各分为3个组,分别为高纯度尿促性素(HP-h MG)组、人尿促性素(h MG)组、重组卵泡刺激素(r FSH)组。比较3组患者给予Gn的时间、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h MG组无论在Gn使用的天数和剂量上,都显著高于HP-h MG组与r FSH组。在CC+Gn方案中,HP-h MG组在h CG注射日E2峰值最低。在长方案中,HP-h MG组h CG注射日的P水平最低(P0.05)。3种方案中各组的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与种植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h MG在h CG注射日具有较低P水平,使得内膜更利于胚胎着床,其COH临床效果上与其他促排卵药物一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控制性促排卵(CoH)最严重和潜在致命的并发症是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有8.4%~23.39/6患者并发0HSS,其中重度0HSS发生率为0.1%~0.2%。目前0HSS发生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是颗粒细胞分泌大量导致0HSS发生的类固醇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临床上常采用取消周期、冻胚移植、取卵日给予白蛋白、单侧卵巢卵泡抽吸术等方法,但疗效不佳,且患者经济上和精神上均难以接受。随着对0HSS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0HSS的预防亦有所进展,尤其是Coasting疗法对预防oHSS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冰  李路  陆湘  吴煜  高晓红  孙晓溪 《生殖与避孕》2010,30(7):449-452,486
目的:探讨患者基础FSH/LH比值及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时降调后hCG注射日血清LH水平对IVF-ET结局的影响及与COH各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进行IVF/ICSI-ET助孕、应用GnRH-a长方案降调节的不孕妇女,共427个周期。结果:ROC曲线显示FSH/LH比值与IVF-ET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相关性;FSH/LH≥2与FSH/LH<2组间虽然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FSH/LH≥2组Gn用量增加,获卵数少,优质胚胎数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血清LH≥0.65IU/L者妊娠率(55.8%)明显高于LH<0.65IU/L者(24.6%)。结论:基础FSH/LH比值增高能较早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并指导超排方案及Gn用量;降调节后卵泡晚期(hCG注射日)的LH水平过低(<0.65IU/L),将会导致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基因的变异位点与年龄及IVF-ET或ICSI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方法测定检测167例行IVF-ET或ICSI治疗患者的外周血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nt.128~599区域基因变异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A组:<35岁,B组:≥35岁)变异位点、年龄及IVF-ET或ICSI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20个变异位点,其中5个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B组的变异位点数(3.8±1.8)显著多于A组的2.6±1.3,其中nt.332C→T在A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2%vs12.2%,P=0.012),且变异位点数量与年龄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33。nt.332C→T、nt.249delA和nt.309del/inC三者的变异组年龄显著高于非变异组,nt.309del/inC变异组的累积胚胎平均评分显著低于非变异组(12.9±0.5vs15.5±0.7,P=0.013),nt.249 delA变异组的受精率及累积胚胎平均评分显著低于非变异组(66.86±27.28%vs75.63±21.42%,P=0.046)(12.0±0.7vs14.7±0.5,P=0.013),变异位点数量与受精率及累积胚胎平均评分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变异位点发生率与年龄相关,且影响IVF-ET/ICSI的受精率及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7.
邵娟  孙晓溪 《生殖与避孕》2011,31(12):822-826
传统的形态学评估是目前国内外筛选胚胎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不能正确反映卵子/胚胎的质量及其发育潜能。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生物体代谢水平的整体变化的结果。目前代谢组学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常用技术,回顾和展望了代谢组学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卵巢高反应者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超排卵过程中因出现卵巢高反应而取消胚胎移植的妇女(高反应组,n=4)和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对照组,n=3),分别于围着床期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术。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学改变;基因芯片Affymetrix U133A 2.0筛选差异表达基因,Real-time PCR加以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PANTHER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分析。结果 对照组子宫内膜均为分泌中期,高反应组子宫内膜部分腺体发育延迟。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64个,其中上调基因233个,下调基因131个;Real-time PCR验证与子宫内膜功能相关基因OPN、PLA2G2、DPPIV、IGFBP5和 SSAT,每个基因的Real-time PCR结果与芯片检测的信号值呈显著正相关(r=0.44, P<0.01)。PANTHER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过程。结论 卵巢高反应影响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基因表达,可能是高甾体激素使子宫内膜接受性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PCOS卵泡液中BDNF含量。结果:所有61例标本均检测出BDNF。IVM-PCOS组BDNF最低205 pg/ml、最高804 pg/ml,平均512 pg/ml;IVF-PCOS组BDNF最低540 pg/ml、最高1 303 pg/ml,平均888 pg/ml;IVF-Normal组BDNF最低368 pg/ml、最高1 089 pg/ml,平均734 pg/ml。三组间比较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DNF水平以IVF-PCOS组最高、IVF-Normal组次之、IVM-PCOS组最低。结论: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存在BDNF的表达,BDNF可能与卵泡成熟及PCO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促排卵已经成为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核心环节。目前超促排卵长方案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抑制垂体联合相对大剂量外源性卯泡刺激素(FSH)在临床应用最广泛。但常规促排卵方案较复杂,费用高昂,用药时间长,大量雌激素的应用可造成卵巢过度刺激。临床有寻求更适宜促排卵方案的需求。由于GnRH拮抗剂(GnRH。)在临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IVF)中应用逐渐广泛。该方案与常规促排卵方案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并不明显降低IVF成功率的前提下减少促性腺激素的用量,缩短刺激周期时间,降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