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990~1993年全国28省、市、自治区233所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的2158例神经管缺陷儿的产前诊断情况,了解我国神经管缺陷儿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情况.结果显示:我国神经管缺陷产前诊断的比例为61.8%,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比例为56.5%,其中无脑畸形、脑膜脑膨出、脊髓外翻的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比例分别为66.7% 、62.5%、52.5%.胸段(46.4%)、腰段(43.4%)的脊柱裂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病例较颈段 (35.5%)、骶段(31.7%)高(P<0.05).省级、市级、县级及部队工矿医院神经管缺陷的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比例分别为55.7%、59.4%、49.0%、57.2%.1991~1993年神经管缺陷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比例分别为53.5%、55.8%、60.7%、54.7%.无脑畸形、脑膜脑膨出、脊髓外翻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
出生缺陷对中国围产儿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2001年期间中国围产儿死亡率以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把资料按出生地分为城乡两组,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为沿海、内地、边远地区三组,调查围产儿死亡率和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中国围产儿死亡率由1990年的22.85‰下降到2001年的13.26‰,呈下降趋势;死胎死产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比例也呈下降趋势。同期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却逐年上升;在城镇和乡村以及沿海、内地、边远三类地区中都观察到同样变化趋势,1996~2001年间趋势更为明显。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乡村,沿海和内地高于边远地区。结论 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直肠肛门闭锁/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0月~1987年9月全国29省(市、自治区)945所医院监测的1243284例围产儿中,直肠肛门闭锁/狭窄380例,畸形率为3.1/万,山西省畸形率最高.为6.1/万;畸形率较低的省份有辽宁、上海、云南、甘肃等,西藏、青海未检出该畸形.男性畸形率为3.6/万;女性畸形率为1.7/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城市畸形率为2.8/万,农村畸形率为3.6/万,城乡畸形率差异显著.380例直肠肛门闭锁/狭窄中,单发畸形占42.1%,多发畸形占57.9%,最常伴发泌尿系统畸形,伴发畸形是造成直肠肛门闭锁/狭窄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997~2007年中国住院分娩的围产儿中唐氏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采用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的资料,调查住院分娩的孕28周到产后7 d内围产儿中唐氏综合征患儿发生情况. [结果]调查围产儿教5 886 108例,唐氏综合征患儿1421例,发生率2.41/万.活产患儿占7931%.男性为2.45/万、女性2.35/万.城市发生率2.84/万、农村1.50/万,沿海、内地、边远地区发生率分别为3.25/万、1.90/万和1.82/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国年度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2004年以后不同地区年度发生率先后出现下降现象(P>0.05).产妇年龄别发生率以≥35岁年龄组最高(9.42/万),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高龄孕妇所分娩的围产儿及患儿比例呈上升趋势. [结论]中国住院分娩的围产儿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生存在明显城乡和地区差异;年度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后发生率连续4年下降,尽管下降趋势还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已经显现出中国近年来开展的针对唐氏综合征预防措施初见成效,同时患儿活产率高、高龄产妇分娩围产儿和患儿比例逐年上升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卵巢肿物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探讨CEUS成像在卵巢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患者共计106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物,分别进行了常规超声(CUS)检查和CEUS检查。CUS检查检出病变,观察病变的二维超声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的血流情况,并对血流进行分级。经静脉团注Sonovue超声造影剂,观察病变部位的造影增强类型和增强强度。比较CUS检查和CEUS检查在卵巢肿物的血流显示和定性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 106个卵巢肿物中,CUS检出血流91个,血流敏感性85.8%;拟诊良性27个,恶性79个。CEUS检出血流106个,血流敏感性100%;拟诊良性33个,恶性73个。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CUS检查诊断准确性84.9%,灵敏度92.0%,特异度67.7%,阳性预测值87.3%,阴性预测值77.8%;CEUS检查诊断准确性92.5%,灵敏度93.3%,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95.9%,阴性预测值84.8%。结论利用CEUS成像可以更好地了解卵巢肿物血流情况,利于肿物血流的检出;良性肿物和恶性肿物具有不同的造影增强特点;CEUS成像有助于卵巢肿物的良恶性判定。  相似文献   
6.
面横裂畸形围产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国产儿面横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多发畸形模式.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孚8周到产后7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 共收集围产儿4489692个,面横裂畸形94例,全国发生率为0.21/万,城镇发生率为0.20/万,乡村发生率为0.23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均为0.20/万。69例畸形儿合并有其他畸形,其中53.6%伴有耳部异常,围产期病死率为46.8%,单发(16.0%)和多发(58.0%)的面横裂病死率明显不同。结论 中国围产儿面横裂畸形发生率高于文献的估计值,未发现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面横裂以多发畸形为主,常作为其他综合征的特征畸形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1988-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1988-1992年期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国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14.9/万,女性发生率为11.7/万,差异有显著性,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1.3: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唇裂合并腭裂:7.8/万,单纯性唇裂:3.8/万,单纯性腭裂:1.8/万。结论: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先天性巨结肠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我国围 产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1987 ̄1992年期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监测先天性巨结肠283例,5年围产儿数4489692,全国发生率为0.6/10000。垢发生率为0.75/10000,城镇为0.57/10000,男性的发生率为0.67/10000,女性为0.51/10000,  相似文献   
9.
中国围生儿小头畸形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小头畸形在中国的发生状况及其围生儿的围生期特点。方法 :1987~ 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 2 8周~产后 7天围生儿监测 ,对 2 84例小头畸形围生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共监测围生儿 44 89692例 ,小头畸形儿 2 84例。中国小头畸形发生率为 0 .63/万 ,女性发生率为 0 .73/万 ,男性为 0 .5 1/万 ;城镇为 0 .5 8/万 ,农村为 0 .73/万。 47.2 %的小头畸形围生儿为低体质量儿。围生期病死率为 60 .2 %。结论 :我国小头畸形的发生率与其他国家相似 ,女性高于男性。其围生儿素质较差 ,围生期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1996-2000年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产科出血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我国1996-200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产科出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996-2000年我国产科出血死亡率由31.4/10万下降到20.8/10万,下降幅度为33.8%;农村由48.2/10万下降到31.4/10万,下降幅度为34.9%.我国产科出血死亡以产后出血死亡为主,占81.2%,其中胎盘滞留和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农村产科出血病例在家中死亡.我国77.8%产后出血死亡发生于分娩后12h内.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高于城市.预防产科出血的重点应放在产后出血,产后第1个12h是发生产后出血死亡的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