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已成为青少年人群中导致癌相关死亡的首要疾病。但由于其早期高发的肺转移率以及广泛的对化疗药物耐药性问题,骨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目前,骨肉瘤的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已经在国内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外泌体(exosomes)在骨肉瘤中的诊断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40~100 nm)微囊泡,它具有传递mRNA、miRNA、DNA和蛋白质等各种信息和功能性物质的功能。它可由多种活性细胞产生和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和细胞间液中。由于其特殊的存在和传递形式以及所搭载的信息和物质,因此,骨肉瘤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骨肉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耐药性及免疫逃逸。利用这些特点,外泌体可被人为搭载靶向药物或治疗性基因等物质,或通过多种方式对其分泌和释放进行调控来治疗多种肿瘤。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在骨肉瘤方面作用和应用的研究成为热点,但仍停留在基础研究且尚未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中进行应用。本文旨在对外泌体在骨肉瘤侵袭转移及耐药性上的作用机理、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望有助于为利用外泌体诊断、治疗和改善骨肉瘤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切开与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检索包括国内、外1954年1月至2018年1月已发表的临床对照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entral、Cinahl、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CBM (China Biology Medicine)等数据库。中文检索的关键词为切开、开放、关节镜、Latarjet,检索策略为Latarjet并且切开或关节镜或开放。英文检索的关键词为Open、Arthroscopy、Latarjet,检索策略为Latarjet AND Open OR Arthroscopic。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关节镜下与开放式Latarjet手术间的疗效差异。 结果依据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87篇,并最终纳入7篇外文文献。通过比较发现,在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时,开放式组术后Rowe评分优于关节镜下组[95% CI, (0.03, 3.25), P=0.05],而且开放式组术后骨块移位情况[95% CI(0.12, 0.88), P=0.03]及患者焦虑程度[95% CI(0.20, 0.75), P=0.005]均少于关节镜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结局指标术后Walch-Duplay评分[95% CI(-9.57, 10.65), P=0.92];术后肩关节活动度[95% CI(-2.32, 7.64), P=0.30];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95% CI(0.42, 3.39), P=0.74]、[95% CI(0.14, 2.49), P=0.48]、[95% CI(0.77, 14.09), P=0.11]、[95% CI(0.46, 4.89), P=0.51]、[95% CI(0.12, 0.88), P=0.03]、[95% CI(0.12, 7.22), P=0.94] ;术后复发率[95% CI(0.21, 3.56), P=0.85];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95% CI(-0.25, 2.92), P=0.10];手术所需时间[95% CI(-70.10, 11.81), P=0.1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开放式与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及复发率相当。虽然开放式组在术后Rowe评分、术后骨块移位情况和患者焦虑程度三个指标上均优于关节镜下组,但是关节镜手术仍不失为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有限性病灶清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限性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脊柱结核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7个月。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彻底的病灶清除术,实验组48例行有限性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和经济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2组术后疗效综合评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2.5±0.5)vs(3.5±0.5)h,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50±48)vs(450±50)ml,P〈0.01];脊柱畸形矫正角度小于对照组(17.8°±5.1°vs22.8°±6.3°,P〈0.01);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3.5±1.3)vs(6.5±2.2)万元,P〈0.01]。结论有限性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对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蒜素和多西他赛(DXT)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凋亡率。结果大蒜素和DXT单用及联合用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对骨肉瘤细胞MG-63有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联合用药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用药组(P<0.05)。大蒜素和DXT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与细胞生长分裂关系较密切的G2/M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有明显升高,且联合用药的升高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大蒜素和DXT均可将骨肉瘤细胞株阻滞于G2/M期,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毅  赵胜  吕智  卫小春 《解剖与临床》2014,19(5):363-366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365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存在冠状面骶骨倾斜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4—34岁,平均13.5岁;均为腰椎畸形病例。分析比较其手术前后冠状面骶骨倾斜角(CSS)、Cobb角、锁骨角(CA)、顶椎至骶中线(CSVL)的垂直距离(Apex—CSVL)、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角(PT)等参数的改变,并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SS、CA、LL、PI及PT等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丁值分别为12.5、16.0、18.5、18.0、19.5,P值均〉0.05);而手术后平均Cobb角由术前的48.5°改善为17.4°,平均Apex—CSVL由术前的3.2cm改善为1.8cm,平均SS由28.1°改善为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0、0.0、5.0,P值均〈0.05)。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多发生于腰椎畸形的病例中,LL和SS较正常减小,手术治疗能够改善其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与化疗药物吡柔比星(THP)联合应用是否存在协同诱导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RAIL与THP单独或者联合应用于常规培养的MG-63细胞系,24h后采用M1Tr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RT—PCR检测药物作用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TRAIL与THP均能抑制MG-63细胞增殖,但MG-63细胞对TRAIL不敏感,IC50〉10μg/mL;对THP相对敏感,IC50〈10μg/mL;(2)亚毒性浓度THP与不同浓度TRAIL联合,均呈现出高效协同作用(P〈0.05),协同因子均大于1;(3)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协同性杀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4)RT—PCR显示两种药物联用后死亡受体DR4及DR5表达水平得到明显的增高。结论亚毒性浓度THP与TRAIL联用表现出高效诱导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死亡受体DR4及DR5在药物作用前后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这一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IL)-23和类风湿因子(RF)的表达,探讨IL-23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RF的关系,为RA的早期诊断和进一步阐明RA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6例RA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23p19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3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RF的浓度。结果:RT-PCR显示RA患者PBMC中IL-23p19 mRNA的表达[(45.2±1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3.8±9.5)%],ELISA检测结果显示RA患者血清IL-23水平[(114.47±42.70)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0.81±28.8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RF含量无明显相关性(r=0.389,P〉0.05)。结论:RA患者体内IL-2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过表达,提示IL-23可能参与了RA的免疫病理过程,在RA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伸膝制动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软骨内胶原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对骨关节炎(OA)早期软骨内胶原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探时胶原变化与O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兔膝关节伸直位制动OA模型,对制动10、20、30、40d的关节软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Ⅱ型胶原原位杂交,I、Ⅱ、Ⅲ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OA关节软骨的破坏从切线层的细胶原纤维网开始,而切线层的细胶原纤维网不含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OA早期Ⅱ型胶原的表达和含量增加,而且增加主要发生在移行层和深层上部,二者染色灰度值随时间的变化是先递增,之后逐渐减少;OA关节软骨内有Ⅲ型胶原分泌,并呈增加趋势,但无I型胶原的分泌。结论 OA关节软骨的退变从切线层开始,切线层胶原破坏后难于修复可能是软骨退变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吕智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53-154
目的探讨和研究头孢噻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46%(22)和91.89%(34);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43%(12)和64.86%(2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