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唐山康复医疗中心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粉剂,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取其中的10%进行静脉注射,剩余的90%应在50 min内及时进行静脉滴注,使用剂量为0.6 mg/kg(最大剂量≤5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 L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MMS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比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明显升高MMSE,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脾肾虚弱证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脾肾虚弱证痉挛型脑瘫患儿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悬钟、三阴交、脾俞等穴,每次10 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精细运动能力量表(FMFM)评分、脑瘫患儿综合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度(Vs)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GMFM(A、B、C、D、E区)评分、FMFM(A、B、C、D、E区)评分以及综合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性)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 01),且观察组患儿GMFM(A、B、C区)评分、FMFM(B、C、D、E区)评分及综合功能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110,84. 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110,72. 73%,P<0. 05)。观察组患儿的Vm、Vs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脾肾虚弱证痉挛型脑瘫,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儿的脑血流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步行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签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时间与频次的运动-步行双任务训练。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记录患侧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及屈膝、伸膝,踝背伸、跖屈时的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e,CR);计算10 m步行测试时的单任务步速、托盘行走时的双任务步速及双任务步速成本(dual-task walking speed cost,DTC)。结果:对照组26例,试验组27例完成研究。干预4周后,2组患者的IEMG、CR及步速均比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伸膝和踝背屈时,试验组股直肌和胫前肌的IEMG高于对照组(P<0.05),CR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双任务下的步速高于对照组(P<0.001),DTC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运动-步行双任务训练可改善患者的步行功...  相似文献   
4.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头针合运动组和运动组,每组40例。头针合运动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头针取穴以运动区、平衡区、感觉区、震颤控制区、足运感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及百会、四神聪为主,予针刺治疗并配合运动疗法;运动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儿童功能独立性(WeeFIM)评分的变化。结果:头针合运动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分别为106.58±54.19、154.20±46.31,WeeFIM评分分别为58.93±25.07、86.05±23.97,运动组GMFM评分分别为106.55±54.20、127.10±47.93,WeeFIM评分分别为60.90±23.44、73.30±23.0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头针合运动组优于运动组(P<0.05);头针合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运动组的72.5%(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 M 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Bar-thel指数评价(BI)进行评测。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BBS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3项评分指标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可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莉  周正  韦晓丹  田斌  吉媛红 《国际眼科》2017,10(11):2167-2169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糖尿病低视力患者的发病现状,并对致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选择2016-01/12唐山地区2 000例糖尿病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视力检查,观察统计唐山地区糖尿病低视力的发生率。将糖尿病低视力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2倍病例数的糖尿病正常视力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相关病史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导致低视力危险因素。

结果:参与视力检查的2 00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189例276眼患者视力低下,发生率为6.90%,其中单眼视力低下患者102例102眼(2.55%),双眼视力低下87例174眼(4.3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视网膜病变程度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低下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唐山地区糖尿病患者并发视力低下的发生率较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高龄、病程长、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检查,进行早期及时有效地防治,可减少对患者视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