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6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卵巢癌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杀伤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分离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 细胞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DC,用反复冻融法从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中提取的可溶性相关抗原负载DC。流式细胞学检测负载抗原后DC表面各种分化相关抗原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上清中IL12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MTT法检测抗原负载DC激活的抗原特异性CTL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与未经抗原负载的DC相比,经卵巢癌抗原负载的DC不仅能更高地表达各种DC分化相关抗原CD1α(73.35%±2.94%vs34.1%±2.35%)、CD83(73.9%±8.46%vs54.68%±3.26%)、CD80(91.95%±2.48%vs52.53%±3.18%)、HLADR(70.05%±2.35%vs48.7%±2.07%)以及CD54(88.9%±5.52%vs71.45%±2.29%),同时具有更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IL12分泌的能力(P均<0.05)。此外,卵巢癌细胞SKOV3冻融抗原负载DC激活的CTL在体外对SKOV3的杀伤率为77.35%,显著高于未经抗原负载的DC(P=0.0001)。结论经卵巢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激活的CTL在体外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杀伤卵巢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区杂合性丢失(LOH)预示着新抑癌基因存在的可能。宫颈癌中存在3p14,3p21-22,3p25,6p21-23和11q22-q24等多个高度LOH区,并在部分区域中鉴定出宫颈癌相关新抑癌基因.如FHIT,RASSF1A和TSLC1等。但因单纯依赖基于微卫星标记的LOH分析和基因突变分析,忽略了染色体纯合缺失及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所引起的抑癌基因失活,因而鉴定的新抑癌基因甚少。目前LOH、突变分析、DNA甲基化检测、CGH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为宫颈癌相关新抑癌基因的鉴定带来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3.
施敏凤  谢幸  朱曼  吕卫国  叶枫  焦洁 《肿瘤》2011,31(10):906-910
目的:从人卵巢癌组织和腹腔积液中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分析细胞表型和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取卵巢浆腺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及腹腔积液,通过无血清培养形成悬浮生长的球体。采用FCM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体外药敏实验检测获得的球体细胞和分化细胞对紫杉醇和卡铂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卵巢癌组织及腹腔积液中的卵巢癌细胞经无血清悬浮培养可以形成球体,后者具有CD44+CD24-表型并表达Oct4、Nanog及Sox2等干细胞标志物;腹腔积液及组织来源的球体细胞经血清培养液培养3周后发生分化,CD44+CD24-细胞比例分别下降至47%和3%;分化细胞对紫杉醇和卡铂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球体细胞(P<0.01)。结论:卵巢癌的肿瘤干细胞属于CD44+CD24-细胞,后者表达Oct4等干细胞标志并具有显著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CIN Ⅰ~Ⅲ级患者82例,均于LEEP治疗前应用导流杂交法检测21种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均行LEEP治疗,观察组(41例)为LEEP术后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3个疗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12个月行TCT及HPV DNA检测以判断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90.2%,术后12个月治愈率100.0%;对照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43.9%,术后12个月治愈率61.0%;两组6、12个月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93、19.89,均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CIN疗效优于单纯宫颈环形电切术,提高HPV清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3~2007年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9种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DDD s/100BD)与同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并对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使用量分别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吡肟用量亦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率的相关性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芥子气是典型的糜烂性毒剂,其主要损伤机制是与生物分子作用,形成烃化物。近年对芥子气损伤机制的研究集中在DNA烃化、DNA链断裂、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激活、钙紊乱、蛋白水解酶激活和炎症反应等方面,而防治药物的研究也相应地得到进一步扩展。本文综述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芥子气损伤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湖北武汉暴发,短时间内疫情蔓延至全国范围。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COVID-19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在抗击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常规诊治流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一特殊时期,应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优势,做到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支持,帮助患者度过疫情。在充分认识COVID-19的基础上,疫情期间适时转变治疗策略,采用更加适宜时局的治疗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肿瘤治疗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缺氧条件下氰化钠中毒对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平原组动物在本地常规实验室内处理。高原组动物放置于模拟4000m海拔高度的低压舱内3d后开始实验。为大鼠腹腔注射氰化钠(NaCN)3.6mg/kg染毒,于0、0.5、1、2、4、6h6个时相点麻醉后断头取脑。以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检测脑组织血管通透性,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组织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腺苷-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结果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缺氧环境氰化钠中毒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纹状体和海马组织ATP和ADP含量减少,AMP含量增加。结论高原缺氧可导致大鼠脑组织腺苷酸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条件下氰化钠中毒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同时脑水肿也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洱源县温泉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洱源县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及改水降氟效果,为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8 ̄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氏法检查,饮水氟、儿童尿氟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结果在调查的26个自然村中,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44.6%,儿童尿氟中位数为1.0mg/L,温泉水平均含氟5.18mg/L。结论洱源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改水降氟的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在慢性肝病背景下对肝癌检出和定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慢性肝病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89例患者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有肝癌病灶,10例患者临床诊断未见明确异常,作为阴性对照。所有MR图像数据,由2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分析肝胆期图像与DWI对肝癌的检出率;另由3名中低年资医师将其分为有肝胆期组和无肝胆期组,并对两组图像独立盲法阅片,比较两组图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诊断信心分值及ROC曲线。组间结果的比较采用Wilcoxon或McNemar非参数检验。结果 89例肝癌患者共检出13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111个,良性结节19个,111个肝癌病灶中100个经病理证实,11个临床诊断。肝胆期成像对肝癌的检出率高于DWI[99.10%(110/111)vs 90.99%(101/111),P=0.012];有肝胆期组阅片者平均信心分值明显高于无肝胆期组(P=0.001);对于长径≤1cm的小肝癌,有肝胆期组平均检出率高于无肝胆期组[93.00%(17.67/19)vs 70.16%(13.33/19),P=0.016];有肝胆期组ROC曲线下面积亦高于无肝胆期组[0.949(95%CI:0.815~0.995)vs 0.744(95%CI:0.566~0.877),P=0.0023]。结论慢性肝病背景下应用Gd-EOB-DTPA的肝胆期图像的肝癌检出率优于DWI,尤其对于长径≤1cm的小肝癌,同时能够提高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