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9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观音针灸法(又称九龙针),见于《良朋窠集》,是治疗痈疮初起,痰核等证的一种隔药灸法,此法有祛风湿散寒邪、化瘀行气、通经散结的功效。笔者将此法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植物神经功能失  相似文献   
2.
利膈穴在胸锁关节上二分,胸锁乳突肌间隙中。取穴方法:在胸锁关节上,天突穴旁开2~3厘米凹陷处是穴。刺法:直刺5~8分深,左右捻转。多数患者自觉胸胁有气下降至胃脘。对呃逆胸闷有特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科先后采用推板疗法治疗落枕46例,其中男32,女14;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病变部位:左侧28例,右侧14例,双侧4例,其中6例有外伤史,2例颈椎骨质有病理改变,且有的反复发作。治疗方法 1、让患者暴露局部,倒骑在椅子上,两前臂内收屈曲,两手重叠平放在椅背上,  相似文献   
4.
十二经补泻穴,又名“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法”,即《针灸大成》“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以下简称补泻穴)。此法是每经都有一补穴一泻穴,十二经共有24穴。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凡是十二经脉中的阴阳失调,或在某经的循行通路及其相连脏腑出现邪盛正衰的各种疾患时,都可运用该经的补泻穴施行补虚泻实,以调整其有余和不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82年采用针灸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取穴与针刺方法主穴:关元、复溜、三阴交。配穴:赤白带下加血海;腰痛加肾俞;脾胃虚弱加解溪,大都;小腹胀加气海;阴痒甚加曲骨;淋溲加照海;少腹坠加足临泣、带脉。  相似文献   
6.
史朝珍 《河北中医》1982,(4):47-47,43
针灸治疗脏腑的疾病,除了循经选穴治疗外,还有按某脏器所在部位,在胸腹或背腰骶部选取与某脏器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在背腰骶部的穴、叫背俞或俞穴;在胸腹部的穴,叫腹募或募穴。在古代“俞”字与“输”字“募”字与“膜”字通用。输即脏腑气机藉此转输,募即有复盖包裹之义,其含义都是与内脏有密切联系。十二经在背部各有自己的俞穴,其部位都是排列在背部是太阳经的第一侧线上,它们的排列顺序与它相应的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上是一致的。十二经募穴绝大部分位于胸腹,都非常邻近与它们相关的脏腑。因此凡脏出现生理或病理改变时,都要在相应的  相似文献   
7.
一、通气手法针刺治疗疾病时,仅针下得气(局部有酸麻胀感)这还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尤其是选用四肢部位的穴位,必须使针感达到病所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要用手法激发经络使针感传导直达病所。这种手法就叫通气法。通气法的具体操作:一般的说,如针病人左手阳经,医以右手大食二指持针,大指前进九数;针阴经以食指前进九数。然后两指用力持住针,以大指用力努针朝病,直待针感达于病所,病人觉热方停。此为通气法。如遇体弱病人针下得气后,可略停一停,再用上法。  相似文献   
8.
史朝珍 《河北中医》1983,(2):57-57,32
妇人产后3~5天没乳汁或量极少,叫乳汁不行;在哺乳期间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缺乳证。此证可分为血虚气弱、肝郁气滞两型。这两型的辨证要点是:以无乳或量少、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脉象细弱为血虚气弱型;以乳汁不行,乳房胀硬而痛,胸胁胀满,食欲减退,舌苔薄黄、脉弦数或弦涩,为肝郁气滞型。我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缺乳证,取得很好疗效,介绍如下: 主穴:膻中、膺窗或乳根。配穴:血虚:膈俞;气虚:太渊;脾胃素虚、饮食减少:解溪、大都;胃疼:中脘;心气虚:后溪;心脾两虚:内关、公孙;肝郁气滞:太冲。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9.
针灸传统手法-子午捣臼法,能治疗腹胀、结胸、膈气不利等症。有行气开结消胀之效。我在临床上运用这个手法,治愈急性胃扩五例、肠麻痹三例。兹介绍如下: 一、子午捣臼手法的操作入针得气后,随患者呼气进针分许,这样九进到一定深度,紧接着随患者吸气提针约一分多点,这样六提将针提到原来进针得气的深度。这就叫伸九提六。如此反复三次,将针扎到一定深度,执针以候气动。不应,依法再施。如有气动则执针顺时钟转,吸气左捻大指着力,呼气右捻食指着力,以气行胀消为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