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45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定量分析产后6mo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变化。

方法:分别测量19例PIH患者、23例正常妊娠女性(HPW)及19例未妊娠女性(CNPW)的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及眼轴长度,并使用OCTA测量三组视乳头及黄斑区血流参数、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脉络膜厚度。所有妊娠患者数据均采集自分娩6mo以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视网膜微循环相关参数的组间差异。

结果:PIH组的黄斑区无灌注区面积(FAZ)明显大于HPW组和CNPW组(均P<0.05); 三组间的黄斑区各区域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无差异; PIH组的视乳头各区域浅层血管密度,其中视乳头整层6mm区域、外层、下外侧、鼻外侧高于HPW组和CNPW组; 视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三组间无差异,但PIH组的视神经颞侧纤维层厚度明显低于HPW组和CNPW组(均P<0.05); PIH组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HPW和CNPW(均P<0.05);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三组间无差异。

结论:PIH患者产后视网膜部分区域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区厚度及颞侧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与HPW及CNPW组间均存在差异,提示PIH对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可能在产后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涉核单位的不断增多,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过去的《防原医学》作为一门研究核武器袭击医学救治与核辐射损伤医学防治的应用型学科,却缺乏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部分的内容。而这部分知识对于学员毕业后适应涉核岗位十分重要,也是任职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因此,为了使《防原医学》教育更贴合实际应用,对原有的《防原医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教学内容,并付诸教学实践。通过对毕业学员涉核岗位适应能力进行调查,发现教学改革很好的提升了学员对涉核岗位的适应能力,增强了专业素养,为国防卫生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对5~6岁学龄前儿童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南京市雨花台区出生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的儿童1 92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Canon RF10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前电脑验光检查,记录其屈光度,具体包括球镜度、柱镜度和轴向,再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复查,记录相应屈光度。采用Thibos矢量分析方法将散光成分分解为J0和J45成分,均取右眼分析睫状机麻痹前后屈光度和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1 882例完成睫状肌麻痹前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受检率=98.92%),1 344例完成睫状肌麻痹后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散瞳率=71.41%),本研究仅纳入1 344例样本。睫状肌麻痹前后5~6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顺规散光,其次为斜轴散光,最后为逆规散光。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度向远视漂移,平均漂移1.48 D[(1.48±1.31)D]。睫状肌麻痹后总散光轻度增加,J0成分除近视组(P=0.444)外均增加,J45成分在任一屈光度分组中均保持不变。Bland?Altman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评估一致性较好,J0的95%可信区间为-0.24~+0.32,J45的95%可信区间为-0.15~+0.15。结论:睫状肌麻痹对散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非睫状肌麻痹是测量学龄前儿童散光直接可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OSA)夜间间歇性缺氧程度对肺动脉僵硬度(PAS)和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可疑OSA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n=376)。按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为三组(对照组:Sp O2≥90%,轻中度低氧组:80%≤SpO2<90%,重度低氧组:SpO2<80%)。比较三组患者的PAS和右心室功能,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最终本研究对278例患者进行分析。重度低氧组PAS显著升高(P=0.003),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0,P<0.001),而mPAP在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右心室功能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只有夜间最低SpO2(OR=1.807,P=0.001)是PAS升高的相关因素。结论:在重度低氧血症的OSA患者中PAS增加,仅夜间最低SpO2是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MRI三维动脉自选标记法(3D-ASL),结合DWI及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探讨3D-ASL在TIA的诊断、血流灌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发病24 h内的TIA患者13例,入院时进行常规MRI、DWI、3D-TOF-MRA及3D-ASL扫描。观察所有患者MRA图,分析颅内血管及颈内动脉有无狭窄及异常,比较DWI所示梗死面积(SDWI)和全脑血流量(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SASL)的差异,分别计算DWI和3D-ASL对TIA患者的检出率,并结合MRA分析造成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原因。对于DWI阴性但ASL灌注异常,且MRA(或CTA)显示血管狭窄的患者,计算病灶侧和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的比值(rCBF),比较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GCS)、mRS及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有无相关性,并且比较分析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SASL>SDWI:13例TIA患者中,11例DWI未发现病灶,即SDWI=0,而SASL>0,且显示灌注减低;2例DWI阳性,但病灶面积仍SASL>SDWI。(2)3D-ASL对TI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DWI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15%;3D-ASL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69%。(3)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CS、mRS及ABCD2评分的分值均无相关性;rCBF与患者发病时间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无相关性;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s=-0.697,P=0.011)。结论3DASL与DWI相比,对TIA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及早行3D-ASL检查,并与DWI、MRA等序列联合应用,能更早发现灌注异常,并初步提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晚期胆囊癌(UICC III、IV期)的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晚期胆囊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0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0例晚期胆囊癌的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360例中312例得到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30.7%及15.4%。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黄疸、手术方式、意外胆囊癌、肿瘤位置、肝外胆管切除、手术切缘、肝侵犯、病理学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N分期、病理学分级、肝侵犯、手术切缘、手术方式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胆囊癌预后差,积极的外科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N分期、病理学分级、肝侵犯、手术切缘、手术方式均是晚期胆囊癌外科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和确定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该院2011年1月_2015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35例患者,均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骨折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5例跟骨骨折均获随访,6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其中皮缘部分坏死3例、血肿1例,切口裂开2例,并发症发生率17.1%。结论吸烟、糖尿病、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