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胱抑素C(CysC)及D-二聚体(D-D)]检测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35例)、IMT增厚组(61例)以及斑块形成组(52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Hcy、CysC、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hs-CRP、Hcy、CysC、D-D与IMT值的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hs-CRP、Hcy、CysC及D-D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斑块形成组ACI患者的hs-CRP、Hcy、CysC及D-D水平均高于IMT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I患者hs-CRP、Hcy、CysC、D-D水平均与IMT值呈正相关(r依次为0.846、0.941、0.853、0.802,均P 0.05);且ACI患者hs-CRP、Hcy、CysC、D-D水平两两之间也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Hcy、Cys C、D-D水平与IMT值均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40mg/d,口服;用药3d后,若未发生低血压,剂量增至80mg/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mg/d,晚餐后0.5h顿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冠状斑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NP及CRP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衰竭等不良事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减小冠状斑块面积,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NL)MIC分型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43例ANLL患者进行形态学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类型,骨髓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MIC结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NLL患者髓系系列CD13、CD33和MPO的表达最为常见,阳性率分别为100.00%、95.38%和53.49%;干/祖细胞CD38、HLA—DR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83.72%、74.42%、74.42%,各系列单抗在FAB各亚型原始细胞的表达水平不同,其中CD34和CD7分别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和M5高表达;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异常率为53.49%,其中复杂异常的患者CR率明显低于其他组。2例FAB分型为Mo的患者免疫分型为HA1,3例M5和2例M4为伴淋巴系抗原表达的ANLL。结论:形态学结合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以准确地了解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尤其对于形态学特征不明显的HAL等患者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对非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增生性贫血(下称增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5例AA、15例MDS、25例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细胞成分进行观察。结果AA患者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和增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S患者骨髓小粒中的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的观察对AA、MDS、增贫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实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实验对2002年10月~200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层积处理和干湿间隙浸种对桔梗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种子处理提高桔梗种子发芽率.方法 对桔梗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和干湿间隙浸种处理,以处理后桔梗种子发芽特性的变化评价处理效果.结果 与结论层积处理48 h,干湿间隙浸种12 h和24 h,能显著改善桔梗种子发芽特性,处理后其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3.08%,16.33%和20.40%,发芽势分别比对照提高18.75%,41.90%和35.82%.  相似文献   
7.
提高检验医疗质量,必须对临床检验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当前,市场营销的服务理念已渗入医院管理之中,根据质量的内涵,包含技术性质量和功能性质量,前者是指医疗专业水平即检验结果的质量,其质量管理主要是指日常的室内质控,室间质控,检验标本的质控等;而后者是指服务过程中的质量,其质量管理主要是指检验采样环境,接待患者的态度,出结果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损伤早产儿血清tau蛋白、S100蛋白表达与神经损伤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15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51例、中度组55例、重度组44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5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au蛋白、S100蛋白水平,比较各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分析血清tau蛋白、S100蛋白水平与NBNA评分关系。结果:早产儿脑损伤各组血清tau蛋白、S100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58±1.48、0.38±0.13),且重度组(9.23±2.21、1.11±0.33)中度组(7.92±1.34、0.87±0.18)轻度组(6.00±0.91、0.66±0.16)(P0.05)。脑损伤组出生后7d、14d、28d NBNA评分(28.2±1.3分、31.4±1.7分、33.6±3.1分)均低于对照组(37.9±1.1分、31.4±1.7分、39.7±3.5分)(P0.05)。早产儿脑损伤组血清tau蛋白、S100蛋白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随着时间延长,血清tau蛋白、S100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血清tau蛋白、S100蛋白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神经损伤呈正相关,该指标可为早产儿脑损伤诊断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蛇灸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长蛇灸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3和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3明显下降(P〈0·01~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IMP-1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升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可减少致炎因子的释放,调节异常的基质降解和减少血管形成等炎症的病理因素,缓解AS炎症、减少软骨和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08年5-10月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1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雅培C-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急性期血清UA、尿素氮(BUN)、肌酐(CREA)、胱抑素C(CYSC)、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其中60例处于恢复期患儿的血清UA水平。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50例,检测其血清UA水平。用SPSS11.0软件分析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UA水平的差异,患儿急性期血清U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UA水平升高,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恢复期血清UA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急性期血清UA水平与GLU零相关(P〉0.05),与BUN、CREA、CYSC、CRP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UA水平与病情有较好的相关性,急性期时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恢复期时血清UA水平下降至正常。监测患儿血清UA水平,能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