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证和阴虚阳亢证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中西药组(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西药组(单用培哚普利片)二组,每组30例,4周为1疗程。治疗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及生话质量评估。结果:降压疗效,西药组总有效率86.67%,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症状疗效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均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与培哚普利联用有显著的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高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血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高反应性(5uM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血小板高反应性和血纤维蛋白原与围术期心肌梗死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高反应性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高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PD患者未及“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与呼吸衰竭阶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正常对照组受试者、COPD未及“临界呼吸衰竭”患者、COPD“临界呼吸衰竭”患者以及COPD呼吸衰竭患者做比较,观察其血气指标、静息呼吸驱动诸项指标、呼吸肌力学的主要参数、有代表性的几种相关细胞因子和BODE指数等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氧分压与PaCO2、FEV1/PRE、FEV1/FVC、P0.1、PIMAX、IL-1β、IL-8、TGFβ1、乳酸密切相关(P〈0.01)。结论临界呼吸衰竭与呼吸衰竭患者在反映呼吸肌疲劳指标上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与心钠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与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关系。方法DC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5例,采用脉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进行心脏结构、心功能和血浆ANP水平检测。结果各组间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二尖瓣心室充盈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晚期心室充盈心房收缩血流速度峰值(A峰)及E/A明显受损,表现为A峰上升、E峰、E/A比值下降(P〈0.01),左心房内径(LAD)明显扩大(P〈0.01),血浆ANP明显升高(P〈0.01);血浆ANP与LAD及左心室质量(LVM)、A峰呈明显正相关(r=0.75、r=0.72、r=0.62,P均〈0.01);与E/A则有明显负性关系(r=-0.65,P〈0.01),而与E峰不相关(r=0.23,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及心肌肥厚是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表现,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ANP浓度可作为判断早期糖尿病心肌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炽彬  陈凡  叶健增 《新医学》2010,41(2):85-8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1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50mg,每日1次,美托洛尔12.5~25mg,每日2次,氨氯地平2.5~5mg,每日1次,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药6个月。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连续服药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低(P〈0.05),但缬沙坦组改变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ST段压低减轻(P〈0.05),但缬沙坦组疗效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UAP患者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UAP的理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Ⅰ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Ⅰ(insulin.1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浓度和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每日予以口服培哚普利4 mg~8 mg.疗程为6个月,同时选择健康检查结果正常的40名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GF-Ⅰ浓度和左心室肥厚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GF-Ⅰ浓度和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经培哚普利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F-Ⅰ浓度、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培哚普利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Ⅰ浓度,改善左心室肥厚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浓度和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每日予以口服培哚普利4mg-8mg,疗程为6个月,同时选择健康检查结果正常的40名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GF-Ⅰ浓度和左心室肥厚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GF-Ⅰ浓度和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经培哚普利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F-Ⅰ浓度、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培哚普利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Ⅰ浓度,改善左心室肥厚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醛固酮和纤维蛋白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年龄、LVMI、LVEF、E/A比值、DT等指标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结果:LVMI与不同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LVEF和舒张功能(E/A比值和DT)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无关(P〉0.05)。与正常LVMI的患者相比,LVMI升高的患者年龄更大、收缩压更高、血清醛固酮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升高(P〈0.05)。LVMI与患者年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醛固酮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且与LVMI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与118例健康人进行研究,以82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11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尿酸(uA)水平,并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Fib和uA两个研究指标的差异,探索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尿酸浓度之间关联。结果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比例、体重质量指数、平均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和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340μmol/L,3.1g/L为UA和Fib的临界值,观察组研究对象60%在临界值之上,而对照组对象40%在临界值之下。结论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清尿酸的浓度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两指标间呈正相关关系,均与该疾病存在着密切关联,有理由假设过高的Fib水平与UA水平都是心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