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UPLC-MS/MS同时定量检测人血浆中14种胆汁酸的浓度,探索环孢素肝毒性与胆汁酸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使用ACQUITY UPLC? HSS T3(2. 1 mm×150 mm,1. 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4mmol·L^-1乙酸铵)-95%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 3 mL·min-1,检测时间15 min。检测系统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结果 14种胆汁酸的线性范围良好,批内和批间RSD均<15%,准确度均在87%~116%之间,提取回收率在101%~120%之间。以胆酸(CA)为主的胆汁酸与环孢素的浓度相关性良好,提示环孢素改变患者的肝毒性可能与胆汁酸相关。结论该方法方便准确、灵敏度高,能够满足人血浆中多种胆汁酸的含量测定,可以用于环孢素引起肝毒性的进一步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年龄18岁,体重38 kg.主诉:出生后体检即发现心脏杂音,伴口唇、指趾甲床紫绀,平路行走10 min余需蹲踞.查体:体温36.8℃,脉率118次/min,呼吸频率16次/min,BP 94/65 mm Hg(1mm Hg= 0.133 kPa),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 cm,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心界不大,HR 118次/min,律齐,肺动脉瓣关闭音稍弱,可见杵状指趾,周围血管征阴性.心脏彩超示: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主动脉骑跨、右室壁增厚、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增宽及三尖瓣关闭不全.诊断为法洛四联症.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无创通气,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等指标。结果 BiPAP组治疗后6h,PaO2即有显著上升(P〈0.05),PaCO2有下降但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24h动脉血pH、PaO2、PaCO2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hPaO2有显著上升(P〈0.05),pH值、PaCO2有改善均无显著性(P〉0.05)。72h后PaCO2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合并肺结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疗效及是否会导致肺结核复发或恶化。方法:将COPD并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抗痨治疗,治疗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吸入,2次/日,对照组则予口服班布特罗胶囊10 mg,1次/日。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9月及12月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及在观察期间的入院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人次及平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EV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结束时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及同组间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出现结核复发或恶化。结论:COPD并肺结核患者在规范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ICS并未增加结核复发或恶化风险,且可改善肺功能并减少入院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应用ICS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35例和加替沙星组3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左氧氟沙星组和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9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1789.92元和2052.16元;左氧氟沙星组成本效果比(C/E)为18.43,加替沙星组成本效果比(C/E)为21.13。结论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毒性相关标志物,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雷公藤甲素高(2.4 mg/kg)、中(1.2 mg/kg)、低(0.6 mg/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单次灌胃给药后,收集第0、1、3和7天的尿液,GC/TOF-MS进行分析,对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鉴定并获取半定量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剂量给药和不同时间取样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谱有明显差异,可被清晰区分并呈明显的动态变化轨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结果与常规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发现,给药引起尿液中的苹果酸、枸橼酸、牛磺酸、谷氨酸、苏氨酸及软脂酸等发生明显改变,提示与雷公藤甲素毒性相关,为潜在的毒性标志物。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可反映雷公藤甲素对大鼠的毒性,代谢组学技术可以作为药物毒性评价方法。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对肝脏的毒性机制可能与大鼠肝脏线粒体受损、影响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8.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粗大、行走最长的周围神经,由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组成。经常因锐器伤、火器伤、骨盆骨折、髋关节病变、臀部肌肉注射等原因引起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症状。本文对42例病因明确的坐骨神经损伤病人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内物质基础以探索中医分型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GC-TOF/MS 测定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手段对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血浆内源性化合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代谢组学分析不但可把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区别分开,还可以与健康组明显区分。利用PLS_DA 建立的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组数学模型参数与临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证型间多个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结论:代谢组学的整体数据和标志物信息均显示出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差异,提示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正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胸段脊旁肌、胸锁乳突肌、肢体肌肌电图及神经电图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MND)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初步诊断,统计病程、临床分型不同的病例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及肢体肌肌电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57例MND病例均表现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不同临床分型的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肌群之间的纤颤电位和正锐波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ND病情进展迅速并且预后极差,目前缺乏有效的可逆转性的治疗手段,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对于MND患者至关重要.早期行肌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对MND疾病的早期确诊.常规检测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有助于MND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