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骨折术后骨密度、骨折愈合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邯郸院区住院手术治疗骨折的29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人术后是否应用辛伐他汀(20 mg·d-1)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222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术后1年的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 术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90.79%、90.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的骨密度、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及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CTX-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1年内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折愈合、骨密度、骨代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泊酚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抓取的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环泊酚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环泊酚组复制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葵花油。环泊酚组大鼠ig环泊酚溶液2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电镜下观察中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Wnt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环泊酚组神经细胞和线粒体数量增多,TH阳性表达率升高,Wnt5a、磷酸化β-catenin和核内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脑神经细胞减少、线粒体功能障碍、TH阳性表达下降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而环泊酚可通过改善神经细胞和线粒体功能、增加TH表达以及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对帕金森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外原代培养人卵颗粒细胞,检测CuInS2/Zn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效应并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透明质酸酶消化收集人超排卵外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设立PBS对照组和低(1 μg/mL)、中(10 μg/mL)、高(100 μg/mL) CuInS2/ZnS量子点实验组,利用CCK-8法检测量子点处理后颗粒细胞活力的变化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颗粒细胞凋亡情况;采用不同试剂盒分别检测性激素孕酮(P)和雌二醇(E2)的释放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活性的变化。结果: 体外原代培养人卵颗粒细胞生长良好,在体外培养72 h后开始自发凋亡并黄素化。采用CuInS2/ZnS量子点处理后48 h 的IC50为66.72 μg/mL。与PBS对照组比较,高剂量量子点处理组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增加颗粒细胞P和E2的释放(P<0.05或P<0.01),中、高剂量量子点处理后颗粒细胞中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或P<0.01),颗粒细胞内的MDA、T-AOC及T-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量子点作用后细胞内的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进行了人卵颗粒细胞系的体外原代培养,发现10 μg/mL 剂量以上CuInS2/ZnS 量子点可以通过侵入颗粒细胞引起氧化损伤,促进细胞凋亡引发毒性效应,为CuInS2/ZnS量子点在临床应用中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APN、CRP、MDA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PN、CRP及MD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PN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及MD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恢复良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6.
7.
摘 要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用艾灸治疗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 医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 100 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观察组患者 实施穴位注射联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艾灸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 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6.00 % 高于对照组的 9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穴位注射联用艾灸的方式, 能够显著提升老年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首次复治肺结核的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短疗程方案组(73例,采用6个月莫西沙星、利福布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标准方案组(28例,强化期3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巩固期6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比较两组患者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转归情况、影像学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短疗程方案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为69.0%(29/42),高于标准方案组[41.2%(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47)。短疗程方案组治疗成功率为78.1%(57/73),高于标准方案组[60.7%(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短疗程方案组病灶吸收情况[5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4例(7.0%),显吸24例(42.1%),吸收29例(50.9%),不变0例(0.0%),恶化0例(0.0%)] 明显好于标准方案组[1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0例(0.0%),显吸3例(17.6%),吸收13例(76.5%),不变1例(5.9%),恶化0例(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短疗程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8/73),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结论 在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短疗程方案组患者相较于标准方案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且短疗程方案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封闭负压术在糖尿病足治疗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9月入院接受治疗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依照具体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5例患者使用传统换药治疗方法,治疗组15例患者使用封闭负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感染率为0%,观察组的感染率为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封闭负压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并评估与其相关的人口学及临床因素,为实施相应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2012~2014年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24家)的97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心力衰竭知晓、生活方式、药物依从性、就医便利性、经济负担、健康宣教。生活方式改善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和监测体重。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探究可能影响心力衰竭认知程度的人口学及临床因素。结果: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力衰竭知晓率、药物依从率及健康教育接受率分别为74.8%、83.0%和40.8%。全面改善生活方式的患者仅占5.6%。不同的医院级别、患者受教育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婚姻状况影响患者的心力衰竭知晓率(P均<0.01)。农村患者的疾病知晓率、药物依从率及健康教育接受率明显低于城镇患者(P均<0.01)。二、三级医院患者的药物依从率和健康教育接受率显著高于一级医院(P均<0.01)。结论: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总体疾病认知程度较差,表现为知晓率、药物依从率、健康教育接受率低下,自我保健意识匮乏。各级医护人员应履行疾病告知义务,加强健康宣教力度,以期改善药物依从性,督促生活方式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