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丁甘仁(1865—1926),字泽周,近代中医学孟河医派领军人物。丁老先生学识渊博,重视研究中医四大经典,他经常于医案中引用《内经》重点条文使经典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并善于总结医疗经验,著有《医经辑要》一书。《医经辑要》是丁氏对《内经》理论应用、发挥的宏篇专著,对后学颇有启发。笔者结合丁氏临证医案及后世研究,重点对《医经辑要》内容、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初步探讨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秦伯未先生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研究方面有极高造诣,既往研究者多关注其学术成就,但对其研究《黄帝内经》的方法鲜有论述。故在分析秦伯未先生《内经》相关著作与论文的基础上,发现其研究方法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注重传统研究方法与西方科学方法的相互结合,二是注重关键问题的比较与辨析,敢于挑战名家观点,三是强调结合临床探索《内经》的学术思想,反对理论空谈。这些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内经》仍具有借鉴意义,在研究秦伯未先生学术成果的同时,更要了解其治学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药物占主流的医药世界里,“用药”几乎成了正规治疗的代名词,但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岁月中,我国的传统医学保留了许多非药物疗法,它们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应用。本刊从2000年第1期开始,将陆续介绍这些非药物疗法。旨在让读者更深刻了解祖国传统医学中这些宝贵、便捷的疗法。也期望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发掘民族医药的宝藏,使它们在新世纪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膏方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遗产,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众多膏方中,琼玉膏也不例外。他从诞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谓是膏方的活化石。他从一首临床治疗咳嗽的方剂发展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益寿保健膏方,其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国名医祝味菊(1884-1951)结合西医对中医诊疗感染性疾病做了系统阐释。在其遗存的230余例医案中,有40余则中医治愈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并提出感染性疾病"三因鼎立"的病因学说,认为用抗生素不是抗感染的惟一方法,细菌感染后的某些症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体抗菌的反应,张仲景六经是诊疗一切外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总结。依据《伤寒论》创立了"五段八纲"学说,认为《伤寒论》是通过系统扶助人体正气来抗感染的,认可抗生素类药物的理论与疗效,认为抗生素是"治病"的病原疗法,中医扶助人体正气抗菌是"治人"的本体疗法,指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与特点,提出了"人病并重"的治疗原则,以及分别以"药"和"法"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民国儒医恽铁樵,既扬名立万于文坛又泽被苍生于杏林,既勤求经典又力倡"新中医",文章围绕其成长、求学、弃文从医的经历及所著医论医作,临证实践经历,分析总结其治学经验及成才规律。恽铁樵的快速成长之路对启迪中医后学,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必当有所裨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正式成立于1936年2月,是中华医学会中成立最早的专科学会.为了纪念医史学分会成立70周年,该会部分在京会员于2006年9月14日下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召开纪念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创办的中医教育机构达130所以上,创编的中医教材达530余种,促进了中医学科建设的近代化转型,如开创了中医生理学、诊断学、方剂学、医案规范等,并恢复了针灸学。这些教材是在继承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代中医发展的新成果,并参合编者各自的经验编纂而成,其特点是删繁就简,注重临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实际技能为主,并主张中西合参,中西汇通。民国中医界许多精英人物都参与了中医教育与中医教材的编写,一些教材与讲义也成为民国时期优秀的中医著作而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整理民国王和安所著《伤寒论新注》的学术特色,并探讨其中"重阳""扶正"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