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慢性盆腔痛的腹腔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CP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105例CPP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和治疗,术前均行B超检查。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证实有病理改变者占95.24%。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占53.33%,治疗有效率92.86%;慢性盆腔炎27例,占25.23%,治疗有效率88.89%:盆腔静脉瘀血症7例,占6.67%,治疗有效率57.14%;盆腔粘连10例,占9.52%,治疗有效率100.00%。术前B超发现病理改变并经腹腔镜证实者28例,占26.67%,准确率为28.00%。结论 腹腔镜能够明确CPP的病因,并能即时检测和治疗,可作为CPP诊治的常规和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应用宫腔镜观察宫腔息肉样病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不同亚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以寻找其在不同病灶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石蜡标本,包括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0例及其在位内膜60例(增生期各30例、分泌期各30例)以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增生期和分泌期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染色结果半定量化,并分析比较各种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各组中,ERα和ERβ在腺上皮的表达与它们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ERα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在位内膜ERα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73.3%和76.7%)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腺上皮和问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3.4%和46.7%)和正常内膜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6.7%和50.0%),均P<0.05.ERβ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0.0%和76.7%)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8.0%和63.3%),后者又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6.7%和26.7%),P均<0.05.在位内膜的ERα和ERβ蛋白表达在增殖期均高于分泌期,P均<0.05;异位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α和ERβ蛋白在不同部位表达的比较:在正常内膜中ERα的表达略高于ER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ERβ的表达高于ERα,P<0.05;而在位内膜中两种亚型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均有ERα和ERβ的表达,但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ERβ表达占优势,而ERα表达受限.ERα和ERβ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探讨。方法:总结我院近6年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97例,对腹腔镜、剖腹及经阴道三种手术途径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痛经改善情况与剖腹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患者的病程、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均明显短于剖腹手术(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操作,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LPD的组织发生、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将该院一例LPD描述并结合国内外报道100多例,回顾分析LPD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后.结果LPD属比较少见的平滑肌肿瘤,其临床表现为多灶性、广泛分布于腹膜表面的小结节,酷似恶性肿瘤的转移过程,但通常被证实为良性组织学特征,LPD经活组织病检较易诊断,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虽然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病例已经报道,因为存在许多无症状病例,所以实际数量更多,恶变率约为7%~10%,术前误诊率可达100%.结论LPD通常在术中即可经病理诊断.可酌情行全子宫或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者行保守治疗.术后严密随诊.腹腔镜是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妊高征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妊高征的免疫学研究关铮,翁霞云有关妊高征的发病原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学说,如子宫-胎盘缺血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微量元素学说等等,虽然各种学说各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验支持,但均未能全面透彻地解释其发病机制。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免疫与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0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及与痛经的关系。方法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EM患者3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30例在位子宫内膜以及30例非EM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中OT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以及与痛经的关系。结果OTR在EM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在EM组在位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OTR在EM组痛经者的表达高于非痛经者(P〈0.05)。结论EM患者OTR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EM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与EM的痛经有关,对OTR的深入研究将为EM痛经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三种体液CA125值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巧囊液中CA125值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取内异症患者30例术前血清、术中抽取腹腔液及巧囊内液进行CA125测定与卵巢良性肿瘤进行对照.结果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Ⅰ-Ⅱ期平均为16.13 u/ml,Ⅲ期为58.56 u/ml,Ⅳ期为94.16 u/ml,对照组为9.46 u/ml,Ⅳ期与对照组及Ⅰ,Ⅱ期有显著差异,内异症组血清CA125水平随期别增加而升高(P<0.05).本资料研究表明Ⅰ,Ⅱ期阳性率为0,Ⅲ期阳性率为71.63%,Ⅳ期阳性率为80.00%,对照组5例中无1例为阳性.内异症组腹腔液CA125值Ⅰ,Ⅱ期平均为1091.72 u/ml,Ⅲ期为1421.88 u/ml,Ⅳ期为2186.81 u/ml.对照组为1029.88 u/ml,Ⅳ期明显高于其它组别(P<0.05).巧囊液CA125值异常增高,最高值大于10万u/ml.结论血清CA125值为内异症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可反映内异症的病变程度.结合腹腔液及巧囊液检查结果,提示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破裂,阻止囊液外溢,并及时干净地冲洗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9.
基因敲除技术是运用胚胎干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去除生物体内某一特定基因,制成基因敲除的动物模型,借此研究该基因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这类动物模型是探讨基因在疾病中作用机制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目前在妇科领域主要是利用此项技术敲除性腺激素或相关受体的基因,然后研究该类基因在生殖生育、妇科疾病、肿瘤发生及药物治疗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已证实胰腺来源的干细胞或祖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成人胰腺来源的干细胞增殖潜能较差.实验旨在分离并鉴定胎儿胰岛样细胞团中的干细胞,为糖尿病细胞移植治疗寻找可用的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7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①对象:所用胰腺标本取自流产胎儿,胎龄14~20周,由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提供,胎儿组织的使用得到孕妇本人的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胎儿胰腺,37 ℃下用0.5 g/L的V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得到胎儿胰岛样细胞团,悬浮培养,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1 mmol/L丙酮酸钠、1 mmol/L谷氨酰胺、71.5 μmol/L β-巯基乙醇、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每日转皿除去贴壁细胞,72 h后挑选出悬浮生长的胰岛样细胞团予以贴壁培养,待长成上皮样单层细胞克隆时传代.③实验评估:将悬浮培养的胰岛样细胞团行双硫腙染色.另将少部分胰岛样细胞团及第4代细胞种植于24,96孔板中,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Nestin、角蛋白19、波形蛋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D29的表达情况.MTT法分析第6代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①悬浮及贴壁培养的胰岛形态:刚分离出的胰岛呈簇状,边缘不规整,细胞排列较疏松.贴壁后胰岛样细胞团由簇状逐渐展开形成上皮样单层细胞克隆.传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呈梭形或分支样,增殖较快.②悬浮培养的胰岛双硫腙染色检测:分离得到的胎儿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阳性表达.③细胞表面标志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贴壁的第1代细胞大部分呈增殖细胞核抗原、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Nestin、波形蛋白阳性,极少数细胞呈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阳性,而角蛋白19为阴性.传代后仍呈增殖细胞核抗原、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Nestin、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19弱阳性,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为阴性,所有细胞均不表达CD29.④细胞生长曲线:传代第3天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结论:由胎儿胰岛成功分离并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良好增殖能力的干细胞,稳定表达多种胰腺干细胞特征性标志,而不表达胰岛细胞标志物,提示该细胞可作为候选的胰岛干细胞用于糖尿病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