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大理州福星村螺情变化及螺点动态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场观察证明:螺点是钉螺孳生繁殖的微小环境。螺点内经常保持较高的活螺密度,螺群个体大小不等,钉螺的内禀增长力与螺点环境高度适应。螺点范围大小,随自然环境不同而异,如有的沟道型螺点面积则较大,稻田螺点主要分布于埂壁,据我们所见:田心有螺者,系受沟道螺点影响所致。螺点范围稳定,扩大现象不明显,在流行区,螺点呈孤立分散的岛状分布。在福星相隔15年之后,查出的螺点仍为15年前的旧螺点。从1982年开始至1987年,在福星和大理等地现场,均未发现因钉螺扩散形成新螺点的确切事例。螺点植被良好,有的为刺篷所覆盖,并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螺点环境必须相对稳定,如不受山洪冲击及频繁除草等因素影响。有阳性钉螺存在的螺点,称为“疫源点”,能长期保持其疫源性。单独对一个螺点进行灭螺,仍能长期保持无螺。由于螺点面积较过去计算的有螺面积减小了15~20倍,使灭螺喷洒面积集中,因而灭螺效果特别显著。经沟道螺点灭螺后,田心钉螺经两年后即可自行消亡。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1],茶多酚临床治疗白癜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其各类组分在临床治疗白癜风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见报道。1材料与方法1.1动物C57BL/6(B6)小鼠,体质量(20±2)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主要药品与试剂H2O2、EGCG均购自美国Sigma公  相似文献   
3.
傅丽芳 《海峡药学》2007,19(3):103-105
自2005年11月1日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将精神药品分为两类以来.市面上任何药店药品超市均可见到一些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药物:如冬眠灵(氯丙嗪)、氯氪平、氟西汀等,有的甚至摆放在OTC(非处方药)柜台上开架出售.这些药品游离于特殊管理药品之外.而实际上药理作用和第一第二类精神药品相类似,大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虽没有耐受性,但停药后却可发生焦虑和迟发性运动障碍,因而给使用不当者带来严重后果.本文从我国现今的药品分类体系入手,分析了精神药品的分类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1991年8月我们在剑川县甸南乡用37%硫酸锌浮集法和碘液涂片法对该乡天马村的部分人群进行粪检,共检查108人,均为白族,男46人,女62人,年龄5-60岁。其中查见贾第虫包囊5例,占4.6%;结肠内阿米巴包囊8例,占7.4%;蛔虫45例,占41.7...  相似文献   
5.
InnVit基因对永生化黑素细胞B10BR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InnVit基因对永生化黑素细胞B10BR迁移的影响,探讨InnVit基因对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情况。方法化学合成InnVit基因特异性SiRNA,构建InnVit基因表达载体P3XF-P120,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B10BR细胞。半定量RT-PCR鉴定抑制和过表达效率;Transwell观察InnVit基因抑制和过表达后黑素细胞的迁移能力,明胶酶谱分析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成功在永生化黑素细胞B10BR中抑制和过表达InnVit基因。细胞处理20h后,抑制和过表达组Transwell滤膜下层黏附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2和MMP9活性较对照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nnVit基因对黑素细胞的迁移无明显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负压吸疱获取患者正常表皮片,Hul6培养基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并检测黑素细胞的分裂时间。黑素细胞经2~5代体外培养后,受皮区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磨削去表皮后进行黑素细胞移植。所有患者均至少跟踪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共治疗243例面颈部白癜风患者,78.60%的皮损获得了50%以上的复色,55.97%的皮损获得了90%以上的复色。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移植痊愈率(66.13%)高于寻常型白癜风患者(52.49%,P=0.009);病情稳定时间大于5年的患者移植痊愈率(62.50%)高于病情稳定时间小于1年(53.13%)和1~5年(53.33%)患者(均P〈0.05);面部白癜风患者移植痊愈率(59.80%)高于颈部白癜风患者(47.30%,P=0.048);黑素细胞分裂时间小于等于3.5d患者移植痊愈率(69.23%)高于黑素细胞分裂时间大于3.5d患者(49.70%,P=0.004)。移植疗效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是治疗面颈部白癜风的有效方法,其移植疗效与白癜风类型、病情稳定时间、皮损部位、黑素细胞分裂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冻存复苏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分析自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白癜风的疗效。方法:负压吸疱获取患者正常表皮片,Hu16培养基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应用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冻存复苏黑素细胞,检测黑素细胞的分裂时间(DOT)、黑素含量(M)、黑素制造量(MP)和树突数。受皮区应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磨削去表皮后,以黑素细胞密度6~10×104个/cm2进行移植。所有患者均至少跟踪观察疗效6个月。结果:11例患者黑素细胞培养至第二代进行超低温液氮冷冻,15例患者黑素细胞培养至第三代进行冷冻,所有的26例患者冻存6、12和24个月复苏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DOT、M、MP和树突数均与未冻存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未冻存、冻存6、12和24个月的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的痊愈率为57.69%、61.54%、57.69%和53.85%,有效率为84.61%、88.46%、80.77%和80.77%。冻存6、12和24个月的黑素细胞移植的痊愈率和有效率与未冻存的黑素细胞移植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低温液氮冷冻技术能很好的储存白癜风患者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应用冻存复苏的黑素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大面积白癜风皮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该病病程长,治疗和护理相当棘手,且发生于面部,影响容貌,给患者精神和心理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我们对115例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对治疗护理前后皮肤屏障功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经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研究组46例予以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间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治疗后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降低,治疗后前白蛋白及IL~(-1)6、IL~(-1)9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低,治疗后SOD、GSH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较低,治疗后前白蛋白、总蛋白较高,IL~(-1)6、IL~(-1)9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病例脱落现象,仅见轻微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44例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其中23例患者在移植后2周进行NB-UVB治疗。结果共移植治疗了44例患者,其中联合NB-UVB组23例,两组中(联合NB-UVB组和单纯移植治疗组)获得较好复色效果(复色面积>50%)的患者分别为86.9%、76.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平均复色率分别为78.9%、70.0%。面颈部获得较好复色效果的患者分别为92.3%、90.9%,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躯干部获得较好复色效果的患者分别为80.0%、60.0%,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纯培养黑素细胞联合NB-UVB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之一,且NB-UVB能够提高移植的疗效,尤其是对于局限于躯干的皮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