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明华  徐志坚  黄玮  何霖森  刘根华  洪森荣 《中草药》2016,47(19):3486-3493
目的 对来自江西的11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RAPD-PCR技术。结果 试验筛选出20条引物,共扩增出238个条带,其中234个为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8.3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75 6~0.970 6,平均相似系数为0.723 1。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在0.634 8的遗传相似系数上,将11份山药种质资源聚成5大类群(类群I~V)。其中第I类群只包含黄独;第II类群只包含瑞昌山药;第III类群包括南城淮山药1、千金薯、信州山药、永丰淮山药和铁棍山药,说明南城淮山药1、千金薯、信州山药、永丰淮山药与来源于河南焦作市温县的铁棍山药亲缘关系较近;第IV类包括南城山药、南城淮山药2、广丰药薯;第V类只包括泰和竹篙薯。这个结果表明江西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还是比较丰富的。同时,江西山药带芽茎段连续继代6次后的组培苗(处理组)及其微型块茎实生苗(对照组)的RAPD分析结果也表明,11份山药品种均扩出126~179条可辨认的条带,每个品种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5~18条变异条带数,表明江西山药各个品种带芽茎段连续继代6次后的组培苗存在着一定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但它们与微型块茎萌发实生苗的遗传相似系数还是比较高,说明它们的遗传性状还是比较稳定的,并未影响到其基因型。结论 本实验结果可为江西山药引种育种、资源改良、品种鉴定、种质保存及其种苗培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与三七协同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胃溃疡的病因病机选择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观察。将12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联用组及西药组每组30例,每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在接受治疗期间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联用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患者的依从性良好。西药组出现腹泻1例、头晕疲乏1例、皮肤红疹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结论:黄芪与三七联用可以有效地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良好,治愈率、有效率、Hp清除率均高于单药应用组和西药组,并且没有西药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胃溃疡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斗门方》一书今无传本,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以降的各种医方本草。通过《斗门方》与《证类本草》、《备急总效方》、《古今医论大全》、《本草纲目》、《备救广义集》等书相关条目的比较研究,可以初步认为,《斗门方》成书于五代宋初之际,亡佚于两宋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18F-FDG PET/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根据相应的检索词,收集1990年至2016年的所有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发表文献,通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纳入文献中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并进行分析。阈值效应分析采用计算曲线下面积;亚组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患者2543例。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灵敏度为0.66(0.62~0.69),总特异度为0.82(0.80~0.84),总PLR为3.60(2.82~4.58),总NLR为0.45(0.37~0.54),总DOR为9.12(6.15~13.52),曲线下面积为0.82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患有肺结核病史的与无肺结核病史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 < 0.05),提示肺结核病史是影响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18F-FDG PET/CT是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良好方法,可为NSCLC提供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5.
大戟、京大戟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本草古籍中所载的大戟药用来源繁多,本草研究表明,历代所用主流品种即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ceae pekinensis Rupr.,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红大戟为茜草科植物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此为晚近出现的新兴品种.从产地考证可知,其药用历史以江苏、安徽、山西等地比较悠久,这与现时京大戟的主产区相符.江苏、安徽应该是京大戟的道地产区.  相似文献   
6.
<正> 杨柳科柳属植物水杨柳(Salix baboyloniaL.)叶,对滴虫性阴道炎有治疗作用。药理试验证明,柳叶中的抗滴虫活性成分为邻苯二酚。该化合物经乙酰化后,得二乙酰邻苯二酚即滴见灭。用本品治疗滴虫性阴道炎304例,收效显著,观予报道。一般资料 403例滴虫性阴道炎,分为治疗组(滴见灭)和对照组(滴维净)。治疗组304例,其中工人92侧,农民189例,干部23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52岁,一般为28~37岁。有瘙痒症状者260例(85.52%),泡沫性白带者270例(68.09%)。合并宫颈糜烂者116例(38.15%)。对照组99例,均为农民。年龄结构同治疗组。本组有瘙痒糜烂者63例(63.64%),泡沫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宝石能谱CT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检查.A组为常规组,使用浓度为370 mg I/mL的对比剂碘帕醇,用量为60 mL,扫描管电压为120 kVp.B组为能谱组,使用浓度为300 mg I/mL的对比剂碘帕醇,用量为20 mL,扫描方式为能谱模式(GSI).比较常规组和能谱最佳单能量组肺动脉CT值、图像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B组肺动脉最佳单能量图像能量水平集中在63~68 keV.能谱组(7.5g)较常规组(24.0g)所用的碘总量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最佳单能量组图像质量与常规组CTPA相比,两者肺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CNR、DLP、ED以及主观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在降低人体碘摄入量的同时,能达到与常规120 kVp结合高浓度、常规剂量对比剂相当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未增加.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水文走向以及植被特点,为甘肃道地药材种类丰富多样性创造了生态条件,<中国中药区划>的9个一级区划中甘肃省占有4个,同样甘肃的中药材有4大产区.甘肃省药材分布与植被区系、地形气候影响呈现出密切相关性.古代秦文化、以及由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羌文化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西域文化大大丰富了甘肃中医药文化.丝绸之路对中原中医药文化及其甘肃道地药材与中亚地区的流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者,甘肃汉唐时代繁荣的经济促进了甘肃道地药材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流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TMC患者126例,共计126个结节,按结节二维超声所测最大径分为≤5 mm组31个,5~10 mm组95个,比较两组FNAC、BRAFV600E基因检测诊断结果,分析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5~10 mm组FNAC的诊断准确率(86.32%)明显高于≤5 mm组(5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 mm组与≤5 mm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分别为92.63%、90.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诊断≤5 mm组、5~10 mm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3.54%、97.78%,均明显高于单独FNAC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NAC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可提高PTMC术前诊断准确率,且对5~10 mm PTMC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全国半夏资源及生产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半夏野生、栽培资源及生产现状的调查,为半夏深入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查阅文献资料入手,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标本采集、鉴定,重点调查半夏的产量、质量、分布面积,栽培品种、种子来源、种植技术、产销情况。结果发现部分半夏产区近年来其资源和生产情况发生了变化,种茎来源复杂并有严重的混杂情况,野生种质也较难采得。此外,品种选育工作薄弱,栽培地区大多缺乏规范的栽培管理和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结论半夏野生资源保护及人工栽培技术都亟待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