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凝血-纤溶动态图与凝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凝血-纤溶动态分析图为检测患者凝血与纤溶活性提供一种新的试验方法.方法分别对67例正常人和50例脑梗塞,51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凝血-纤溶动态图测定,并同时与有关凝血试验(PT、APTT)、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pLN)做同步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心血管病组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较对照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组PT、APTT检测指标偏低.最大聚幅(MA)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聚合速度(AE)较对照组快,此时两患者组纤维蛋白原属于正常范围内,表明凝血-纤溶动态图能较快的表现出患者的凝血速度加快呈高凝低溶状态,溶解时间(FT)、溶解速度(FE)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溶解时间延长,溶解速度慢,此时两患者组纤溶酶原的活性增高.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K)两组患者与对照均有差异.结论凝血-纤溶动态图能较全面地反映体内凝血-纤溶的变化过程,与有关凝血试验同时检测,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64 2例白血病巨核细胞增生与分化的观察 ,表明白血病巨核细胞可以是抑制 ,增生 ,甚至明显增生。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以抑制为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增生、明显增生为主 ,慢粒急变时则巨核细胞转为抑制。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以颗粒巨为主 ,产板巨少见 ,故急性白血病时血小板明显减少。白血病幼稚细胞比例越高对巨核细胞的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心血管性疾病、脑梗塞、糖尿病,血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着密切关系,也是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因此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倍受临床上的重视.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方法较多,如免疫浊度法;热沉淀法;亚硫酸盐析法等.随着自动血凝仪与半自动血凝仪的发展与应用,由凝血酶原检测直接演算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方法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试验观察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采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HL-60/ADR细胞的生长。②形态学改变,呈典型的凋亡特征。③流式细胞术证实,凋亡率也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结论: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生长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诱导其凋亡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背景:作者先期研究表明,在鼠胚第17-19天胎肝存在一类FLK-1+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的特征性标志,并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目的:验证胎肝FLK-1+细胞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提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胎肝FLK-1+细胞;RT-PCR检测FLK-1+细胞Oct-3/4、Rex-1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FLK-1+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模型小鼠仅输入生理盐水,实验组模型小鼠尾静脉输注诱导分化FLK-1+细胞(1×106细胞),16 h后两组取血测定肝功能,观察64 h小鼠死亡率。结果与结论:胎鼠肝脏FLK-1+细胞高表达Oct-3/4、Rex-1,白蛋白表达的FLK-1+细胞阳性率为0.6%。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3 d后FLK-1不表达,Oct-3/4和Rex-1表达显著下降或消失。经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后96.38%的FLK-1+细胞表达白蛋白。诱导3d的FLK-1+细胞移植后16 h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组64 h死亡率为61.5%与对照组(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胎鼠肝脏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3 d的FLK-1+细胞移植可较好地改善急性肝损伤的肝细胞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鸡血藤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得鸡血藤浸膏(总成分),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其中的总黄酮成分,提取黄酮后剩下的滤液即为非黄酮成分。实验分组:分为鸡血藤浸膏组、总黄酮成分组、非黄酮成分组、阿司匹林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SD大鼠灌胃高、中、低不同剂量的鸡血藤各组分。测定由AA诱导的血小板5min之内的最大聚集率。结果鸡血藤浸膏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4.6±1.1、8.3±2.0、42.5±4.2;鸡血藤总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6.4±1.5、37.6±3.5、70.1±4.3;鸡血藤非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的聚集率(%)分别为:65.7±3.2、69.0±3.8、72.5±4.4;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聚集率(%)为:41.6±3.8;正常对照组的聚集率(%)为:70.3±4.6。鸡血藤浸膏组、鸡血藤总黄酮成分组(低剂量组除外)、阿司匹林组分别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鸡血藤非黄酮成分高、中、低剂量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鸡血藤总黄酮具有显著性的抗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为开发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浆细胞白血病(PCL)患者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及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回顾性观察其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特点和浆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散点图异常散点均位于淋巴细胞区域上方;4例患者血涂片中浆细胞呈典型形态,1例患者浆细胞呈极小淋巴细胞样形态。结论浆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定的白细胞散点图及细胞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电阻抗原理被发现,最初只能进行细胞计数,以后才逐渐改进为对白细胞进行二分群、三分群。美国科学家库尔特采用电子阻率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了世界第一台电阻抗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次将白细胞分为了大细胞群、中间细胞群与小细胞群,并应用于临床,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三分群血细胞分析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局限及缺陷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标准化比值(PCAT-NR)与相关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病例组,选取7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Fib、FⅦ:C、FⅧ:C、AT、PCAT-NR、DD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下降组与PCAT-NR正常组Fib、FⅦ:C、FⅧ:C、DD、AT结果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其他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Fib(3.38±1.25)g/L、FⅦ:C(130.5±15.9)%、FⅧ:C(135.8±43.1)%、DD(2.12±3.01)mg/L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而AT(83.94±14.95)%、PCAT-NR(0.87±0.23)结果均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PCAT-NR下降组Fib(4.03±1.25)g/L、FⅦ:C(138.2±6.9)%和FⅧ:C(151.5±54.9)%结果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DD、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与Fib、FⅧ:C、D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4、-0.356、-0.473,P均0.05),与FⅦ:C、AT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PCAT-NR水平下降与高凝状态有关,与Fib和凝血因子Ⅷ活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替代治疗后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存在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方法 对病人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检测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全部36例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定性试验有2例出现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抗体量分别为33BU和61BU.结论 通过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的检测分析,有利于了解血友病A患者的替代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