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的治疗法则之一。早在古代就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现代医家丰富了其内涵,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笔者将"分消走泄"法用于指导妇科临床实践,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临床医案分析来阐述"分消走泄"法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9年6月,共165例单睑患者采用了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沿术前标记线将三点处皮肤切开,剪刀将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适当去除,同时将切口与切口在皮下层打通,剪除切口与切口之间的眼轮匝肌,6-0可吸收线挂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下唇皮下组织缝合,三点切口各缝1针。再用6-0单丝尼龙线按照常规重睑线缝合方法挂切口下唇皮肤、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上唇皮肤缝合打结,三点切口各缝1针。伴内眦赘皮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1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大部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重睑,睁眼重睑流畅、自然,闭眼刀口痕迹不明显。2例患者出现内侧重睑线变浅,1例患者出现外侧重睑线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睑消失。5例患者双侧重睑线有轻度不对称。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4.7%(144/152)。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逼真、不易脱落、手术痕迹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由石一宁、方严教授主编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一书已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构思框架,直视近视,特别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因为,近视问题作为小眼科专科的小专业--眼视光学的一部分,已从单纯的临床医学问题演变为备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民族健康素质的问题,甚至成为关乎国防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的病因机制是以上颌前突为主,还是下颌后缩为主,根据其病因机制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以ANB角大于5°作为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6例骨性二类错患者为研究样本,以SNA、SNB为分析指标,分析上、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突、凹程度代表的结构特征,以分析骨性二类错形成的病因机制。结果:所研究的骨性二类错患者中92.9%的患者不存在上颌前突病因机制,67.9%的患者存在下颌后缩病因机制,而且这种上、下颌骨病因机制方面的差异性是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我国骨性二类错患者是以下颌后缩为主要机制的,提示要注重对于这种骨性二类错患者的早期下颌前移矫治,而在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已过的患者,要注意使用能代偿这种下颌后缩骨性机制的矫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应用雷帕霉素(RPM)干预对肝脏内源性白介素10(IL10)表达和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严重脓毒症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烫伤对照组(n=5)、烫伤脓毒症组(n=30)和RPM处理组(n=10)。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肝组织IL10mRNA表达,并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血中IL10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与烫伤脓毒症组比较,RPM干预后0.5h肝组织中IL10mRNA表达和血中IL10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2h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显著高于伤前水平(P<0.05或P<0.01)。同时,RPM干预组肝功能酶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烫伤脓毒症早期应用RPM有助于保护IL10的内源性抗炎效应,从而减轻失控性炎症反应和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生物喋呤对烫伤脓毒症大鼠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物喋呤BH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脓毒症中的生物学效应,阐明BH4对一氧化氮(NO)诱生的调控作用。方法:7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烫伤对照组(n=10)、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n=40)和羟基嘧啶(DAHP)拮抗组(n=16)。无菌留取动物肝、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I(GTP-CHI)、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同时测定组织中BH4和NO的水平。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动物肝、肺组织中GTP-CHI基因表达明显上调,BH4产生显著增加,iNOS mRNA表达和NO的水平亦明显升高,DAHP组GTP-CHI基因表达上调和BH4合成NO的产生亦明显下降。结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诱导体内BH4的合成,BH4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调控着iNOS所介导的NO大量生成,从而对金葡菌脓毒症的病理过程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冬枣核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冬枣的充分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以冬枣核为原料,设计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曲面设计对利用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优选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为350 W,提取温度为35℃。各单因素对冬枣核总黄酮提取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波功率。在该工艺下冬枣核的总黄酮提取率为4.02%。结论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选超声辅助提取冬枣核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简单高效,稳定可行,可为冬枣核深加工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电弧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电弧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视全身情况进行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及局部清创磨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10 ml/d,共7 d)。结果7 d时[(25.7±3.1)%比(21.3±3.0)%;t=5.122,P=0.000]和14 d时[(60.3±8.6)%比(53.8±10.8)%;t=2.434,P=0.022]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 d时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4±1.7)%比(98.7±2.7)%;t=1.163,P=0.265]。治疗组、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8.9±2.5)d、(20.3±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P=0.020)。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电弧烧伤可提高术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最近德国学者报道了在重症监护治疗过程中应用大剂量亚硒酸钠进行辅助治疗可降低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脓毒症的发生与氧自由基增加及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有关,于是他们认为应用大剂量的抗氧化剂(亚硒酸钠)可以改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由德国11家医院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协作完成。该研究共纳入249例确诊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m(APACHEⅢ)评分〉70分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