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常规剂量氯胺酮麻醉。观察2组给药前、切皮、手术开始5 min1、5 min3、0 min及术毕MAP、Sp(O2)、HR的变化及苏醒时间,记录2组追加氯胺酮用量,观察有无胸壁强直、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术后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结果与给药前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MAP、Sp(O2)、HR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手术开始后5 min MAP、HR显著升高(P均<0.05),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时间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氯胺酮追加剂量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术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单一臂丛阻滞常导致阻滞不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来提高麻醉效果.但传统阻滞方法的成功率受操作者的经验、患者的合作程度及能否及时、准确地讲述异感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故临床上阻滞不全甚至失败的情况还会发生.我院于2007年开始运用周围神经刺激仪(TOF-WatchSX)进行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定位,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和有效地控制了药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R组和C组各20例。2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肌松药使用罗库溴铵。手术结束前2 min,2组均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R组将瑞芬太尼效应室TCI浓度调整为1.5μg/L直到拔出气管导管后停用。记录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手术结束时、拔管前2 min、拔管时、拔管后2 min、拔管后4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麻醉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反应状况、拔管后5 min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及恢复室的恶心呕吐评分。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比较,C组拔管前2 min、拔管时、拔管后2 min MAP和HR均升高(P均<0.05),R组拔管前后各时点MAP和HR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C组比较,R组拔管前2 min、拔管时、拔管后2 min MAP与HR均较低(P均<0.05);2组患儿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及呕吐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C组比较,R组患儿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应,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20d入院。入院后胸部CT(图1)提示左前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肿瘤压迫左上肺,致部分肺不张。左肺内少许感染。  相似文献   
5.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癌根治术的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P组)与术后镇痛组(PO组),每组20例。P组术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即刻注射生理盐水2 mL;PO组术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术后4,8,12,24 h疼痛强度(VAS评分),观察术后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P组术后4,8,12,24 h VAS评分较PO明显减少(P均<0.05),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PO组(P<0.05),术后躁动程度显著轻于PO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有效减轻乳癌根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温来友  吴震  黄玉琴  黄兵  苏春蕾  乐伟 《重庆医学》2012,41(32):3435-3437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氯胺酮不同给药途径对超前镇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Ⅰ组术前硬膜外腔注射布托啡诺1mg和氯胺酮20mg,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Ⅱ组术前硬膜外腔注射布托啡诺1mg,静脉注射氯胺酮20mg;Ⅲ组术前硬膜外腔注射氯胺酮20mg,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Ⅳ组术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和氯胺酮20mg,硬膜外腔注入5mL生理盐水;Ⅴ组术前硬膜外腔注射5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Ⅶ组术前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硬膜外腔注入5mL生理盐水。术后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术后1、2、4、8、12、24hVAS评分,记录术后24hPCEA用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前4组术后4、8、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Ⅴ、Ⅵ组,而Ⅱ、Ⅲ组的评分显著低于Ⅰ、Ⅳ组。术后24hPCEA局麻药用量,前4组显著少于Ⅴ、Ⅵ组,Ⅱ、Ⅲ组显著少于Ⅰ、Ⅳ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复合氯胺酮硬膜外腔注射加静脉注射方式超前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腔或静脉注射单一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 5, TLR5)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发生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募集了255例脓毒症患者和260例对照个体.应用贝克曼公司的商用SNPstream 分型技术和PCR-RFLP 方法对TLR5基因的3个编码区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慢性病状态、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病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评价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以及脓毒症性休克、死亡和器官功能障碍等表型的遗传相关性.结果 TLR5基因的3个多态性位点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均呈哈-温平衡状态.这3个编码区的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均无遗传学关联.结论 TLR5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可能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病程转归中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胆囊腹腔镜手术的1 12例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分为静脉复合麻醉组和靶控静脉麻醉组各56例.观察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靶控麻醉组患者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恢复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均明显低于静脉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比静脉复合麻醉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复合曲马多应用于硬膜外腔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曲马多硬膜外腔超前镇痛作用。方法:Ⅰ组试验量含氯胺酮、曲马多,Ⅱ组不含。观察麻醉效果、局麻药用量、镇痛满意度评分及VAS评分。结果:Ⅰ组局麻药用量少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和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VAS评分小于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曲马多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肝叶切除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肝叶切除术中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采用静脉麻醉加用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麻醉前、插管后1 min、切皮时、肝叶切除后1 min、拔管后1 min的平均动脏压(MAP)、心率(HR).结果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插管后1 min、切皮时、拔管后1 min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复合硬膜外组麻醉后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在插管后1 min、切皮时、肝叶切除后1 min、拔管后1 min的HR与麻醉前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在插管后1 min、切皮时、拔管后1 min的HR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保持因肝脏手术和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