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及防护优化的原则.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做的下肢CTA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固定剂量扫描技术,另一组采用Care Dose 4D低剂量扫描技术,扫描结果均送至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情况,分别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固定剂量组的DLP为平均为1 150 mGy·cm,低剂量组DLP平均为684 mGy·cm,降低了40%.两组病人扫描的图像质量均良好,符合诊断要求.讨论 通过本研究证实采用Care Dose 4D扫描技术,使病人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质量完全符合诊断需要,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下肢CTA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各种肿瘤中居首。近年来,随着乳腺普查工作的开展,影像技术设备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乳腺微小隐匿性病灶被发现,这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自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对86例乳腺隐匿性病灶(包括簇状微小钙化、不规则小结节病灶等)行术前钼靶美兰定位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频乳腺钼靶美兰定位在乳腺隐匿眭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影像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MR脊髓造影主要是利用脂肪抑制加重T2 FSE造影术在增强脑脊液信号强度的同时,抑制了周围组织的背景信号,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椎管影像.由于MR脊髓造影具有不需要造影剂,又安全可靠、无任何伤痛,已有替代普通X线椎管造影及CT椎管造影的趋势.本文主要对本院2000年10月~2002年10月MRM检查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双回波稳态进动(dual echo steady state ,DESS)磁共振序列在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形态解剖学信息的情况,以及在显示突出椎间盘与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有颈肩痛和上肢麻痛等颈丛和臂丛神经根受压症状,临床高度怀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M RI常规序列(矢状位 T1 WI ,T2 WI ,横轴位T2WI)和3D DESS序列,3D DESS序列的所有图像均采用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与曲面重组等后处理,由2位高级职称M RI影像诊断医师通过对重建后图像所显示的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根的形态、长度以及突出椎间盘与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关系的影像表现,评价3D DESS序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D DESS序列重建图像和常规MRI T2WI序列图像对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前根的显示率分别为94.3%(33/35)和88.6%(31/35),对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后根的显示率分别为94.3%(33/35)和80%(28/35),3D DESS序列明显优于常规层厚 T2 WI图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在臂丛神经椎管内神经前后根完整性的显示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 DESS序列经重建后的图像,可提供更多的椎管内臂丛神经的形态解剖学信息,能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示情况及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MRI常规序列和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的图像,评价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由于腰椎MRI矢状位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敏感,造成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诊断上的误诊和漏诊;而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在这9例患者的图像中明确显示L4-5腰椎间盘突出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4例;其中左侧突出7例,右侧突出2例.结论:双回波稳态进动磁共振序列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扫描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突出椎间盘与腰骶部脊神经根的卡压情况,提高了对于该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在术中的定位起到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钼靶与MR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触痛等症状,均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疾病,年龄分布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8.76±7.34)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0例。其中一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MRI成像应用定性定量联合诊断标准,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87±7.21)岁,而另一组患者采用钼靶进行诊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12±9.28)岁,采用芬兰ALPHART乳腺钼靶机和柯达乳腺X线屏片系统。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钼靶与MR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将钼靶和MRI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发现。发现600例病例中,钼靶片结果阳性254例,准确率为84.67%。而MRI阳性265例,准确率为88.33%。结论:钼靶可以清晰的显示乳腺肿块病变,且诊断准确,尤其是对乳腺的微小钙化病变检出率很高。而对于乳腺癌的诊断MRI的检出成功率明显高于采用钼靶进行检查。因而对乳腺疾病的诊断采用钼靶和MRI均在临床上具重要的价值,建议可结合2种方法,提高乳腺疾病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内耳是听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功能的异常是导致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许多内耳先天异常为耳蜗及膜迷路发育不良,无骨迷路异常,传统X线及CT检查难以发现异常。由于膜迷路含有淋巴液,MRI水成像是采用特殊的成像技术,获得重12加权,突出水的信号,使含水的信号器官清楚显示,其无创伤、无痛苦、影像清晰的优点,为内耳非骨性结构的异常提供了新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8.
乳腺钙化的X线特征及其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X线影像对乳腺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B超、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 ,乳腺X线摄影确认的 15 0例钙化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钙化形态、大小、密度、分布等特点。结果 :乳腺钙化可分成七型 ,即棍棒型、精盐型、沙石型、融合型、圆弧型、轨道型和圆孔型。棍棒型 3 0例 ,其中恶性 2 9例 (97% ) ;精盐型 40例 ,恶性 3 4例 (85 % ) ;沙石型 2 2例 ,良性 19例 (90 % ) ;融合型 2 5例 ,良性 2 3例 (92 % ) ;圆弧型、轨道型和圆孔型 ,均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 :棍棒型及精盐型钙化是乳腺恶性病变钙化的主要类型 ;沙石型、融合型、圆弧型、轨道型和圆空型钙化是良性病变钙化的主要类型。乳腺钙化在诊断不同乳腺疾病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术前临床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探讨其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131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1例与内部验证集40例。从肿瘤和瘤体向外扩5mm区域分别提取原始肿块和瘤内加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运用F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缩减后,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病理风险因素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并确定有效的预测因素建立临床模型。将最优影像组学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独立临床病理风险因素结合建立融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原始肿块影像组学模型、瘤内加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及融合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791(0.690~0.893)、0.898(0.839~0.956)、0.930(0.878~0.983)、0.969(0.941~0.996),灵敏度分别为0.789、0.895、0.842、0.947,特异度分别为0.714、0.821、0.857、0.938,其中融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特征的临床影像融合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预测和个性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2通道头部线圈与并行采集技术iPAT(integrated 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s)技术在头颅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常规16通道头部线圈、32通道头部线圈、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以及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3的iPAT技术共4种检查方法,扫描健康志愿者头颅MRA 15例和各种临床要求检查MRA的脑部疾病患者20例.扫描结束后分别对上述4种检查方法所得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均匀度和对比噪声比进行测量,并对35例健康志愿者和患者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 运用常规16通道头部线圈和32通道头部线圈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到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均匀度和对比噪声比,两者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2通道线圈和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后者扫描时间明显缩短,而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以及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3的iPAT技术所得到的扫描图像质量两者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头颅MRA检查中,配置了32通道线圈的新型MR成像仪的检查所得到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iPAT技术能够明显缩短各序列扫描时间,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的联合运用能够在显著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