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
丛枝菌根在芦荟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6种丛枝(AM)菌和1种AM菌剂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组培幼苗接种的结果表明:供试菌种或菌剂均可使幼苗形成丛枝菌根,感染率达96.67%~100%,感染指数达73.30~86.67;接种13个月的苗高比对照增加19.85%~51.91%;叶片长度比对照增加56.67%;芦荟幼苗经接种后,叶片汁液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3.13%~150.96%。接种15个月的芦荟幼苗叶汁鲜重比对照增加60.87%~233.80%;折合有效成分的生药含量,比对照提高2.17倍~7.24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对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的数据库进行了化学信息学分析,为调脾护心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导向。方法 对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分子特征描述符的分布进行了描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多维化学空间映射到二维空间以得到更直观的图像,同时运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与心血管系统重要靶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有良好的多样性,具有类药性质。采用Ligandfit作为采样工具,筛选出调脾护心方中的与心血管系统重要靶酶相互作用强的配体,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结论 计算机虚拟筛选是中医药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5.
不同炮制的决明子保肝及润肠通便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生、炒决明子的药理作用,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测定血清ALT、AST含量;测量伊文思蓝在正常和便秘小鼠小肠内的推进距离;观察便秘小鼠的粪便性状、排便潜伏期和排便数目。结果生、炒决明子均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能降低血清ALT、AST水平,两者比较,炒决明子保肝作用强于生决明子;生、炒决明子均能增强正常和便秘小鼠的小肠推进作用,改善便秘小鼠的粪便性状,缩短便秘小鼠的排便潜伏期,增加排便数目,两者比较作用相当。结论生、炒决明子均有保肝和润肠通便作用。在保肝降酶方面,炒决明子强于生决明子;在润肠通便方面,生决明子和炒决明子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虎杖苷(PD)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正常兔主动脉血管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PD与ADM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绘制主动脉条在ADMA与PD分别作用和共同作用时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量一效曲线,计算并比较Emax和Kd值。结果正常主动脉条对ADMA无反应,PD或ADMA预处理后亦不影响其对PE的收缩反应。但PD使受ADMA预处理的主动脉条对PE的收缩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减弱,并引起Kd值增大、Emax减小。结论 ADMA或PD单独作用并不影响正常主动脉条的收缩功能及PE对α-受体的亲和力和Emax;但在ADMA存在时,PD能非竞争性拮抗主动脉条对PE的收缩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特点与治疗结果,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调查表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在全国9个城市75家医院进行患者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特征、患病情况、用药情况、治疗结果等。共发放问卷9 570份,回收有效问卷7 412份,应答率7745%。结果我国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5955岁,平均病程893年,平均合并症166个,最近一次HbA1c平均值911。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种类依次是双胍类和磺脲类,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品种依次是盐酸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药物类别连用比例最高的是双胍类+磺脲类;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合并症的增多,患者既往使用过的药品品种数也逐渐增多,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既往服用过(29±13)种药物,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既往服用过(34±16)种药物。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普遍不好,控制较差者占7056%。结论我国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患者用药特征基本符合各类药物的特点和临床诊疗规范。多数患者既往服用过多种药物。对于血糖控制水平仍不佳的患者,建议转为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HPLC法测定复方冬红合剂中葛根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冬红合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mm×4.6 mm,5μm),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葛根素在11.2~112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0.72%(n=6)。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冬红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