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黄芪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芪作为一个传统的扶正中药,一直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随着科学的发展,多项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芪在肝癌、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都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临床研究中发现,黄芪配合放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黄芪的抗癌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宿主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因素相关.同时有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甚至有研究证实黄芪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以及肿瘤生长,提示黄芪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细胞衰老与肿瘤治疗及中医肾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一样,细胞衰老(cell senescence)也是细胞的基本活动之一。细胞衰老现象最初为Hayflick在正常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中观察到,发现正常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增殖分裂50-70代即进入一种衰老的状态,细胞丧失继续增殖的能力无法进一步传代培养,但仍然存活,这种现象被称为“Hayflick极限”。细胞衰老与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衰老是机体防御肿瘤形成的主要屏障之一。 相似文献
4.
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对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以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对照组以大承气汤经导管滴入治疗:7d为1个疗程,均治疗1-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梗阻症状评分与KP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梗阻症状缓解,梗阻症状的有效率为55%,高于对照组的25%(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KPS评分为(68.50±10.89),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对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有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肾阴虚是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仍以早期手术为主,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药治疗在控制肝癌病情发展、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已广泛应用于肝癌手术、放疗、介入以及射频等综合治疗。但目前中医对于肝癌病因病机及其演化规律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临床与学术交流。笔者基于中医“正虚致癌”、“肝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以及“肾为先天之本”等理论,提出肝肾阴虚是肝癌发病基础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SCI杂志中医药抗肿瘤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SCI杂志发表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概况,为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利用PubMed、Highwire、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SCI杂志发表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文献,对其文献类型、年代分布、国别、杂志、国内外研究概况中药及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共获得英文文献345篇,其中实验研究文章265篇,综述39篇,临床研究19篇,临床调查15篇,循证医学5篇,个案2篇;其中实验研究主要以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单体为主。2000年以前文献较少,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表文献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发表中医药抗肿瘤文献主要杂志包括:Blood、Cancer Lett、Life Sci、JEthnopharmacol、Oncol Rep、Anticancer Res、Int J Oncol、Planta Med等。国内研究机构主要为院校和中科院所属机构,涉及医学、生命科学、药学、中医以及化学等领域。结论:从第一作者所属领域与国别看来,已有相当多非中医界科学家、以及国外科学家加入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的行业。从中医角度考虑,临床研究以及抗癌中药配伍研究将是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联合姜黄素对体外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姜黄素及两药联合干预SMMC-772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切割底物(PA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姜黄素单独或联合作用SMMC-7721细胞均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两药联合后抑制作用更显著.白藜芦醇、姜黄素联合较单独用药可增强SMMC-7721细胞凋亡,呈现凋亡形态改变,白藜芦醇、姜黄素及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7.39±1.41)%,(14.96±2.23)%,(25.36±2.68)%;同时提高SMMC-7721细胞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活性,促使PARP蛋白剪辑.结论:白藜芦醇、姜黄素联合使用可增强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抗癌作用,并可能与caspase-8,caspase-9/caspase-3/PA RP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夏龙方对胃癌细胞SGC-7901黏附、侵袭、移动等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分为夏龙方50,100,200 mg·L-1(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Cytoselect 48-Well Cell Adhesion Assay检测胃癌细胞与基质黏附能力;利用Transwell侵袭转移模型评价夏龙方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夏龙方对SGC-7901细胞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终浓度100,200 mg·L-1夏龙方能显著降低SGC-7901细胞黏附能力,50~200 mg·L-1可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终浓度50 mg·L-1夏龙方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迁移。结论:夏龙方可降低SGC-7901细胞的黏附能力,侵袭能力,抑制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肠安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接种SGC-7901细胞贴壁后,按5μg.L-1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建立人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同时,胃肠安组按1 000 mg.L-1加入胃肠安药液,继培5 d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标记基因E-cad,N-cad,vimentin蛋白与相关激酶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或AKT)、转录因子Twist,Snai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较空白组,加入TGF-β1后,SGC-7901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形态拉长变窄且细胞间连接更疏松,上皮标记基因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0.241;间质标记基因N-cad,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0.225,0.371。较模型组,胃肠安作用后,SGC-7901细胞大部仍成卵石状不典型上皮细胞形态,仅少数细胞出现间质细胞形态,上皮标记基因E-ca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0.210;间质标记基因N-cad,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0.119,0.124;相关通路AKT表达及磷酸化,转录因子Twist,Snail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0.248,0.085,0.402,0.382。结论:胃肠安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可能与抑制AKT表达及磷酸化,下调转录因子Twist,Snail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