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西医多采用综合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疗程长、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势,尤其是中药灌肠治疗具有使药物直达病所、保证药物作用浓度、保护肠道溃疡面等特点,临床治愈率高,疗效肯定,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将近5年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从中药辨证灌肠治疗、专方专药灌肠给药、中药灌肠配合内服、中西药结合给药及灌肠配合其他外治法5个方面给予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药人工泪液对家兔干眼模型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7
观察中药人工泪液对家兔干眼的疗效。方法:摘除家兔泪腺和Harderer腺制成兔干眼模型。用中药人工泪液点眼,以羧甲基纤维素人工泪液作对照。记录治疗前后Schirmerl试验滤纸浸湿长度和虎红色结膜着色点数。结果:中药人工泪液组治疗3周和5周后Schirmerl试验滤纸浸湿长度与对照组相比的均明显增长;角结膜虎红着色点和数一少。 相似文献
3.
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cagA、vacA抗体及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血清中毒力因子(细胞空泡毒素即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即CagA)的表达及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80例Hp阳性的慢性浅袁性胃炎患者,分为脾胃湿热证组50例和脾胃气虚证组3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清中CagA、VacA抗体及胃粘膜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细胞。结果脾胃湿热证组血清CagA、VacA抗体阳性率及增殖指数(LI)均显著高于脾胃气虚证组(分别P〈0.01、P〈0.05),2组中凋亡指数(AI)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p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属脾胃湿热证者,所感染的Hp以高毒菌株占优势,可能有更高的癌变危险。 相似文献
4.
自拟四物三色荆防草汤为主治疗小儿顽固性荨麻疹疗效观察——(附230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拟四物三色荆防草汤为主治疗小儿顽固性荨麻疹120例,设对照组110例。结果:治疗组的皮肤瘙痒与皮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荨麻疹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丹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3
观察丹参对糖现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丹参对37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LPO含量及红细胞SOD活性。3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性多膜病变患者血浆LP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红细胞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辨证为气血虚弱型的足月妊娠孕妇选用加味八珍汤口服,联合应用催产素的观察,初步探讨加味八珍汤联合催产素对于促进妊娠足月孕妇宫颈成熟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即加味八珍汤联合催产素组60例,对照组即催产素组60例,空白组即期待观察组60例.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宫颈成熟度评分(Bishop评分)、阴道和宫颈分泌物胎儿纤连蛋白(FFN)定性检测结果、分娩结局及对母胎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组孕妇宫颈评分在用药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空白组(P< 0.05).FFN测定在治疗组用药后与对照组、空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孕妇用药后治疗组临产率、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均未出现新生儿窒息的现象.加味八珍汤联合催产素能有效地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影响,在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拟桂苓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桂苓汤联合米非司酮自拟桂苓汤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桂苓汤口服,同时配合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独服用米非司酮,剂量与病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桂苓汤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有较好疗效,尤其适用于肌瘤小、经期长、经量多的患者。该药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行的肌瘤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CAG脾胃湿热证与CyclinD1 CyclinE及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lnD1、Cyc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组织化学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CyclinE和DNA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1)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的肠化程度明显高于脾虚组。(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CyclinD1、CyclinE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黏膜CyclinD1、CyclinE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但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3)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与脾虚组胃黏膜细胞核DNA含量(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不典型增生组各组间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一定的病情发展过程,脾胃湿热组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重,原因可能是脾胃湿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2)CycllnD1、CyclinE的表达增强可能与Hp感染及所继发炎症有关。脾胃湿热证和脾虚证之间细胞增殖可能呈递增的趋势,而这种递增可能提示了疾病发展的方向,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3)Hp感染CAG尚未发展为胃癌的过程中黏膜细胞可能尚处于病变早期或DNA合成速度相同。 相似文献
9.
10.
本研究对2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虚实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虚证表现为:胃酸分泌功能,造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合成代谢能力减弱,其中脾肾虚红细胞,血红蛋白,尿17-羟类固醇,HDL-C,TG,CD8,HP感染率,不典型增生程度和PNA着色程度均较脾虚证低,而LPO水平及血沉又较之增高,加快。实证表现为: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血液呈高粘,浓,凝,聚状态,分解代谢增强,其中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