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太白穴的定位最早见于《灵枢经》,是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对脾、胃等多个脏腑功能有调节作用,然太白穴的古今定位存在差异.从临床应用来看,依据《灵枢经》所述定位,公孙穴其单穴主治与原文所述主治契合;太白穴的应用以个案报道居多,从中可见其功效与原文有相似之处.对于大都穴,可从现代太白穴定位治疗临床热证的报道中推测,针刺本节后陷中可能是发挥了大都穴的功效.但无论何种定位,大都穴单用治疗疾病的临床报道稀少,证据略有不足.结合文献对“核骨”的解释以及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的临床应用,使得太白穴位于足第一跖骨底部粗隆下陷中,更有说服力.但由于时代及医疗实践差异,难免造成考证上的谬误.因此,期待能发掘出更多两汉、魏晋及以前的相关针灸文献,仔细求证,并结合临床进一步核实太白穴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理中汤配合艾灸的温中法治疗中阳不足,虚火上炎型口腔溃疡,取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