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治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益气温中 ,健脾利湿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治中汤(党参、白术、半夏、枳壳、黄连等 )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型 5 1例。结果 :总有效率 82 .35 %。提示 :本方对本病寒热错杂型有缓解症状 ,促进胃粘膜恢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4.
<正> 近十年来,随着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对胃脘痛病变性质的确诊及中医辨证分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我院纤维胃镜检查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的1018例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仅作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一) 对象:1018例均系1985年元月至1987年5月,在我院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胃脘痛”为主证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5.
6.
7.
对6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与灌肠并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揭示该法为目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关于人体各部位针刺的深浅,自古流传有“腹部深似井,背部薄如饼”之说,原文并无出处可考,但可能是源于《针灸大成》,在该书·卷十中记载:“凡针腹上穴,令患人仰卧,使五脏垂背,以免刺患”。又云:“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看来“腹部深似井”即由“前面深似井”而来。主要是说腹部的穴 相似文献
10.
直刺透穴法的临床应用李学武(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椎系,100029)主题词直刺;透针;针刺深度;针刺方向透穴法或称透刺法、透针法是临床上常用的计法之一,透刺法在古代针灸著作中就有记载与应用,如金元时代的窦汉卿就提出用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等,为后世透刺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