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指治疗广义痰饮的总则。《金匮要略》对痰饮证的起因与证治阐述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痰饮是人体水液停积,运化输布失常所导致的一种病变。痰、饮属同类,一般说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亦常并称痰饮。自隋唐以至金元在痰饮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始有饮证与痰证之分。《金匮》中痰饮 相似文献
2.
半夏厚朴汤由半夏9克、茯苓9克、苏叶4克、生姜9克组成,以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为主要功效。余以此方辨证用于临床收效显著。现以验案述之。赵××,女,27岁,邯郸临漳县农民。1975年5月初诊。3月前患者因生气,心情抑郁不舒,头痛持续不已,痛剧则泛恶,喜叹息,精神痴呆,默默不语。月经前后不定期,胸膈 相似文献
3.
4.
自制痛经胶囊治疗气血瘀带,寒湿凝滞所致的痛经112例。痊愈84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3%。 相似文献
5.
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尚无确论,但就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情况,中医学认为,多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同时个体差异在本病的发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感受外邪,损伤脾胃,酿湿蕴热,下注于肠,导致腑气不利,气血阻滞,湿热壅郁,蒸腐化脓,则可酿成本病。饮食所伤,过食肥甘洒炙及不洁之物,使湿热内蕴肠中,气血瘀滞,久则化为脓血形成本病。而上述二种因素同时存在,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正如《丹溪心法》所说:“皆由肠胃日受饮食之积余不尽行,留滞于内,湿蒸热瘀,郁结日深,伏而不作,时逢炎暑—…·又调…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 ,认为痛经的发病类型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两型最为常见 ,据此自拟痛经胶囊治疗痛经 1 1 2例 ,并与元胡止痛片治疗 3 8例作对照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一般情况 :治疗组 1 1 2例 ,其中气滞血瘀型 5 4例 ,寒湿凝滞型 5 8例 ,年龄 1 6~ 42岁 ;对照组 3 8例 ,其中气滞血瘀型 1 6例 ,寒湿凝滞型 2 2例 ,年龄 1 5~ 3 8岁。其他情况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1 .2 辨证分型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首先明确诊断 ,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28例,2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自拟石银退热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液,2~3天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仅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拔毒散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清瘟败毒饮”1剂/d,西药“利巴韦林”l0~15mg·kg^-1·d^-1。如有高热,给西药解热剂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拔毒散(方药组成:青黛、冰片、新鲜仙人掌)外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上虽无差异(均为100%),但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减少3d,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拔毒散外敷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