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苍龟探穴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运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苍龟探穴治疗组30例,普通针刺对照组30例及局部封闭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7%;局封组总有效率为83.3%。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运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及局部封闭法。 相似文献
2.
补肾活血方联合曼新妥、佰塞通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联合曼新妥、佰塞通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肾衰期患者91例,分为中药汤剂组28例、中药汤剂+佰塞通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32例、中药汤剂+佰塞通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曼新妥31例,各组治疗时间均为14天。结果:各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各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曼新妥组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结论:中药补肾活血法联合曼新妥与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期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法对CAA患者骨髓细胞外调节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CA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型33例,肾阳虚型27例,均予以补肾生血之中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另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blot)观察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ERK1、ERK2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CAA患者治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ERK1、ERK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经补肾中药治疗后,ERK1、ERK2表达均有所上升(P均〈0.05);治疗后肾阳虚型的ERK1、ERK2上升程度均较肾阴虚型明显(P均〈0.05)。结论: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ERK1、ERK2均表达异常,提示ERK信号通路异常与CAA发病相关,补肾中药可能通过调节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ERK2的表达来改善CAA骨髓造血功能,且存在中医证型的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4.
稀有抗肿瘤人参皂苷衍生物的制备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稀有抗肿瘤人参皂苷衍生物的制备与分离.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人参总皂苷酸解产物进行分离,并通过重结晶纯化、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总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鉴定出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达玛烷-20(22)-烯-3β,12β,26-三醇(Ⅰ) 、20(S)-25-甲氧基-达玛烷-3β,12β,20-三醇(Ⅱ)、人参二醇(Ⅲ)、20(S)-原人参二醇(Ⅳ)、20(R)-原人参二醇(Ⅴ)、20(S)-人参三醇(Ⅵ)、拟人参皂苷-F11苷元(Ⅶ)、20(R)-原人参三醇(Ⅷ)、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Ⅸ)、20(R)-25-羟基原人参五醇(Ⅹ).结论:化合物Ⅰ、Ⅱ为从西洋参(茎、叶、果、花蕾)中首次发现.化合物Ⅸ为本课题组首次发现和报道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葛根解表药效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葛根解表作用的药效组分,为建立与临床疗效相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RP-HPLC法分析其解表的药效组分。结果4个葛根复方中葛根解表药效组分为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立苷、大豆苷元(比例为23.2:34.3:3.4:1~8.4:23.9:1.9:1)。结论葛根解表的药效组分为黄酮类组分,各组分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该药效组分可作为葛根解表的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指的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导致脑供血不全,临床上出现以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CSA发病机制复杂,导致其治疗方法各异,而中医药治疗CSA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中药、推拿手法、针灸及牵引等方面,现就近几年这几方面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凉血解毒饮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人血清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方凉血解毒饮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人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除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外,治疗组予口服凉血解毒饮,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丸,根据PASI评分方法判定疗效,以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P物质的浓度来评定药物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与81.8%,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降低了人血清中P物质的浓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解毒饮对血热型银屑病有一定疗效,其作用可能涉及到对患者血清P物质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