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一种在骨折病人治疗中更有效,易推广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 随机将100例四肢骨折的住院病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以自编音乐功锻操,对照组以常规功能锻炼法在骨折治疗中进行指导。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 两组病人第8周时患部症状(肿胀、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临近骨关节活动度及X线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自编音乐功锻操在四肢骨折治疗中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功能锻炼方法,且配有音乐节奏,病人易接受,好推广。  相似文献   
2.
掌指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一例报告杨冰,曾宪明,黄崇博,郑永华患者女,32岁。右中指掌指关节交锁、疼痛、功能障碍1年,于1992年10月29日入院治疗。查体:右中指掌指关节轻度肿胀,握拳时伸指肌腱两侧可见两个黄豆大小的游离体隆起,可滑入关节内。关节屈8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附加钢板加植骨术治疗股骨胫骨髓内钉固定后肥大性骨不连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采用附加钢板加植骨术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后出现肥大性骨不连的病例16例,从受伤到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时间平均为8个月。钢板放于骨干旁侧偏前或偏后,骨折两端各用2~4枚螺钉固定,骨折间隙较大的行自体髂骨植骨,对骨折间隙较小的,采用同种异体骨。结果16例患者均在术后平均为14周(12~34周)X线显示开始有连续性骨痂通过,22~54周(平均为30.6周)出现骨性愈合。均无伤口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附加钢板加植骨术改善骨折端局部不稳定,是治疗股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后出现肥大性骨不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纤维肌炎的病理特征来解释顽固性肱骨外髁炎,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疼痛的“激发区”和“靶区”共同构成,治疗目的在于消除激发区,方法是以小手术发经皮作痛点(激发区)的割切,使局部形成瘢痕,破坏激发区的内环境结构,继施以局部封闭来加强和巩固疗效。将此理论应用于临床34例患者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该疗法不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而且疗效明显,可作为顽固性肱骨外髁炎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垂直悬吊治疗肱骨干中上段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56例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男31例,女25例;年龄16~85岁,中位数36岁;左侧37例,右侧19例;平地摔伤24例,暴力击打伤9例,掰手腕致伤11例,交通事故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除2例肱骨干中段骨折延伸至下段外,其余54例全部为肱骨干中上段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A型19例、B型13例、C型24例; 3例合并桡神经损伤;受伤至治疗时间1 h至7 d,中位数18 h。均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固定后患肢自然下垂,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中位数8周。经营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6个月后,3例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损伤表现均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84. 3±5. 8)分,优29例、良20例、可7例;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1. 5±4. 6)分,优32例、良20例、可4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垂直悬吊治疗肱骨干中上段不稳定骨折,可使骨折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稳定性,骨折愈合好,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并进行成骨细胞培养,移植成骨细胞到骨折部位,用X线观察骨折部位骨痂生长情况,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着时间变化,X线检查示健肾方高剂量组骨痂呈致密,骨折线模糊;模型组骨痂较稀松,密度低。组织学观察示健肾方高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大量骨组织形成有较多的成骨细胞和胶原纤维,是软骨骨痂形成期;福善美组胶原纤维较少,胶原排列比较混乱;模型组可见少量的软骨形成,排列混乱;空白大鼠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毛细血管丰富,红细胞多,处于血性骨痂形成期;健肾方低剂量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骨组织形成量较少。结论通过动态X线片检查和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黄崇博 《广州医药》2003,34(5):58-58
通过对9例Pilon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祖国医学“动静结合”、“筋骨并查”在该治疗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性激素、骨钙素的相关性。方法:两个医院在3个月内收集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辨证分为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组,抽取血液样本,检测七个指标:雌二醇(E2)、睾酮(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结果:E2在四组证型的气滞血瘀组与肾阳虚衰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8),IGF-1z在四组证型的肝肾阴虚组与气滞血瘀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5),余指标的四组证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二醇(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两个指标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虚证(肾阳虚衰或肝肾阴虚)与实证(气滞血瘀)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中医证型存在客观的现代医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崇博 《西部中医药》2003,16(11):47-48
1现代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代多数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是肾虚,其次是脾虚、痰瘀阻脉。肾虚病人骨矿含量减少,《素问》中关于男八女七为基数递增的增龄变化,说明生长发育及衰老与肾气虚损有直接关系。张继东[1]认为肾虚是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而痰瘀加速了这一过程。有人[2]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证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人体骨骼中骨矿含量却逐渐减少,肾的盛衰与骨矿含量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肾的研究表明: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减退,肾虚的实质乃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生了紊乱[3],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可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发病特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08/2011-07广州市正骨医院就诊的18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男877例,女998例),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受伤原因、受伤时间、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的分布特征描述。结果与结论:①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50~59岁的患者最多,占21.28%。②致伤原因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摔倒最高,占53.7%。③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分布较高(男女比例为0.89:1)。④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占88.96%。分析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患者在个体特征、创伤原因、救治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