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治疗腹盆腔肿瘤的重要手段,放射性肠炎是放疗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急性或慢性放射性肠炎出血最为棘手,传统的止血方法不能获得确切而持久的疗效[1]。近年来我科在原药物灌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曼  范一宏  张高松  李延玲  吕宾  张璐 《胃肠病学》2011,16(11):658-661
背景: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既可抗神经元凋亡.又可阻止神经细胞胞体萎缩.从而改善肠道动力,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了。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中GFRα1、RET、NCAM的表达以及外源性GDNF对其的影响,从而探讨GDNF保护STC大鼠结肠神经元的途径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4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大黄灌胃建立STC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进一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GDNF组,模型组分为STC组和STC+GDNF组。GDNF组和STC+GDNF组大鼠尾静脉注射rhGDNF.其余两组注射O.9%NaCl溶液。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GFRα1、RET、NCAM表达。结果:STC组GFRα1、NCAM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弱(P〈0.05);STC组大鼠以GDNF干预后,GFRα1、NCAM表达较STC组显著增强(P〈0.05);GDNF组GFRα1、NCAM表达亦较STC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RET仅在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少量表达,其余各组均无表达。结论:长期使用大黄可减弱结肠组织中GFRα1、NCAM的表达,外源性GDNF可能通过GDNF—GFRα1—NCAM途径而非GDNF—GFRα1—RET途径进行信号转导.从而保护结肠神经元。  相似文献   
3.
张高松  范一宏  吕宾  黄宣 《胃肠病学》2008,13(7):418-420
背景:一些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疗效。但结论不尽一致。目的:评价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通过GU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有关比较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远期(6~12个月)疗效的研究,行荟萃分析。应用RevMan4.2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各研究中两组中远期症状缓解率的OR值,荟萃分析总OR值。结果:气囊扩张组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肉毒毒素注射组(OR:3.06,95%CI:1.82~5.14,P〈0.0001)。结论: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疗效显著优于肉毒毒素注射疗法,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治疗需达到的目的等因素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结节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对前列腺结节性病变性质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GE-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直肠超声探头检查52例前列腺患者,共计63个结节。结果根据结节的位置、回声、及前列腺的形态、包膜等特点可以大致判断前列腺结节性病变的性质。结论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结节性病变性质判断应考虑多项特征,才能提高起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杆菌(Hp)的耐药率不断攀升,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已直接影响到Hp根除率,据报道国际标准三联疗法根治率已降至67.2%[1],因此对所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特别是既往有Hp根除失败的患者,个体化选择性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并据结果确定治疗方案,为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降低病原菌耐药水平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我院2年来据药敏试验指导根除及传统三联治疗分析,旨在探讨药敏试验对根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埃索美拉唑治疗长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长期维持或间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8例GERD患者先以每日2次每次20 mg埃索美拉唑为基础进行综合治疗2周,之后按治疗方式分为长期维持治疗组和间歇治疗组.维持治疗组患者为服用缓解症状所需最小剂量半年以上者.间歇治疗组患者每日1次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维持至症状完全消失后停药,若症状复发则再以相同方案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剂量、复发情况及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的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时间7~44个月),15例患者可通过间歇治疗达到症状缓解,均未见与埃索美拉唑相关的不良反应.13例长期维持治疗者中,缓解症状所需埃索美拉唑剂量7例为每日1次每次20 mg,5例为每日2次每次20 mg,1例为隔日1次每次20 mg.随访间歇治疗组患者10~57个月,发现服药时间越长,患者缓解时间越长,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GERD患者可通过埃索美拉唑长期维持治疗和间歇治疗两种方式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评价和胃止泻胶囊上市后扩大用药人群范围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和胃止泻胶囊治疗腹泻的疗效特征进行模型化评价并考察协变量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非对照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35家临床试验中心开展和胃止泻胶囊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主要疗效指标为止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腹泻复常率、腹泻复常时间、不成型大便次数和Leeds消化不良症状量表评分。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和胃止泻胶囊时间进程的药效学模型,考察协变量对药效参数的影响。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纳入全分析集(FAS)分析的病例共2 285例,止泻有效率为90.8%,腹泻复常率为77.3%,腹泻复常中位时间均为3 d,用药后3 d Leeds消化不良症状量表评分减少3.6分。建模发现用药前每天便质不正常次数对模型参数Emax有显著的影响。最终模型参数Emax为6次/d, ET50为2.19 d。基线值对参数Emax的校正系数为1.61,即基线每增加1次/d,Emax值增加1.61次/d。试验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14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9%,其中13例判断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试验期间共发生严重不良事件2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和胃止泻胶囊能有效减少腹泻患者的腹泻次数,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袁莉  张高松 《新中医》2023,55(1):89-91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 例慢性 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 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研究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胃颗粒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2.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 CRP、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血清CRP、IL-6、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养胃颗粒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助于控制炎症发展,减轻胃黏膜损伤,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咽喉或肺引起的相关表现.近期研究报道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炎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本文就胃食管反流病的口腔表现、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石琳妮  张高松 《新中医》2019,51(6):159-162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炎症水平、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评估2组患者免疫功能(血清lgG、lgA、lgM)水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4、IL-10、IL-13]水平及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清中lgA、lgG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血清lgM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IL-4、IL-10、IL-13的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APTT、TT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05),PT较治疗前明显延迟(P0.05),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炎症水平及凝血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