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蓬勃兴起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的融合不断加深,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争议挑战也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入手,对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智能决策与数据挖掘、健康管理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AI视域下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赋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先针刺是否能诱导脑缺血耐受而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教研室进行。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针刺预处理组各10只。针刺预处理组脑缺血前给予针刺,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元内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氏体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质、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组皮质、海马CA1区可见大量棕色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皮质为(65.36±10.18)个/视野,海马CA1区(58.34±9.64)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10.63±5.39)个/视野,海马CA1区为(12.16±5.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q=6.55,8.73,P<0.05),内氏体染色阳性细胞数脑缺血组皮质为(16.16±8.31)个/视野,海马CA1区(21.66±9.39)个/视野,针刺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核皮质(55.36±12.19)个/视野,海马CA1区为(79.36±10.69)个/视野,较脑缺血组明显增多(q=7.65,9.23,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减轻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可能是预先针刺发挥脑保护作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针和电针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方法:①实验于2005-02/2005-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采用4-动脉阻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18只):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置),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椎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脑缺血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脑缺血预处理组(热凝双侧椎动脉及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min,24h后全脑缺血10min),手针预处理组(术前7d用0.25mm×40mm毫针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直刺进针5mm;双侧曲池穴,直刺进针4mm,0.25mm×25mm毫针针刺百会穴,平刺约3mm。针刺预处理组间歇5min捻转一次,平补平泻,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电针预处理组(术前7d采用全能脉冲电疗仪,对足三里、曲池穴进行电针针刺,频率为1Hz,电压为2V,强度以肢体轻微抖动为度,1次/d,干预30min。预处理后24h全脑缺血10min)。②术后24,48,72h各组各处死鼠6只,取脑,采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③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10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脑缺血预处理组、手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明显少于脑缺血组(P<0.05);电针预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手针预处理组(P<0.05),与脑缺血预处理组相近。结论:针刺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且电针干预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近,优于手针干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水平变化及针刺对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前角细胞BDNF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在1,7,4,21及28 d的变化.用计算机图像自动处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计算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得的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BDNFmRNA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组间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的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坐骨神经损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在最初的3周内逐渐下降,然后开始恢复,但至第4周[(45.38±1.56)个]尚未恢复到健侧[(62.88±1.23)个]的水平.针刺组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除1,7 d组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健侧BDNF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正常情况下,BDNF在脊髓前角细胞中能够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BDNF的表达下降.针刺能促进损伤侧脊髓前角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对健侧BDNF表达水平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大鼠压疮模型提供可靠的造模装置及有效的造模方法。[方法]制作大鼠压疮模型造模装置,并使用该装置对211只大鼠进行缺血2.0 h、再灌注0.5 h 造模,观察不同造模时间大鼠受压位置的皮肤颜色、形态及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1 d 可制备出Ⅰ期压疮模型的大鼠186只,成功率达88.15%;2 d 共制备Ⅱ期压疮模型208只,成功率达98.58%。[结论]该装置可有效制备大鼠压疮模型,并且简单、方便、廉价,对压疮创面以外区域无额外损伤,从而为大鼠压疮实验的机制及防治等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正>耳部望诊是临床医师很容易忽略的一种望诊方式,是一项根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并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望诊内容。笔者通过对先秦时期涉及耳部望诊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进而阐明耳部望诊最初是在《内经》时期被提出,其望诊的核心内容为望耳的色泽、望耳的形态、望耳部血脉情况、望耳的位置情况进而应用于临床诊疗疾病。1望耳的色泽用耳廓的颜色状况、光泽程度作为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出现在《灵枢经》相应的篇幅中。《灵枢·卫气失常》:"耳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我国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早期可出现四肢末端麻木,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疼痛,后期可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肌肉萎缩。针灸防治CIPN疗效明显,本研究从针刺、电针、温针灸、穴位注射等临床治疗方面对针灸防治CIPN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颅重复针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r TAS)疗法与常规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r TAS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30例。r TAS组采用经颅重刺激手法治疗,穴取百会、宁神、情感区、完骨、太阳、内关、神门、三阴交、照海、足三里、太冲,百会及情感区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200~300 r/min,持续2~3 min,每15分钟捻转1次;电针连接百会、宁神,双侧完骨,同侧三阴交、照海,频率为10 Hz,强度为0.5~1 m A,每天1次,每次40 min。药物组口服地西泮治疗,每天2.5 mg,睡前服用。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天1次,睡前服用。每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 A)水平,并比较各组疗效,观察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r 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90.0%(27/30)和20.0%(6/30),r TAS组、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治疗后,r TAS组和药物组患者血清orexin 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r TAS组和药物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血清orexin 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r TAS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随访比较,r 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86.7%(26/30)和16.7%(5/30),r TAS组、药物组和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地西泮疗效相当,降低血清orexin 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艾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HSP70蛋白及HSP70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正常组正常饲养;假手术组仅暴露四条血管,不发生脑缺血;脑缺血组全脑缺血10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先缺血预处理3 min,再灌注24 h后再次全脑缺血10 min。艾灸预处理组先给予艾灸预处理7 d,再行全脑缺血10 min。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48、72 h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CA1区HSP70蛋白及HSP70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组24 h HSP70蛋白表达达到高峰,72 h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脑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可见较多HSP70蛋白表达,较缺血组明显增高(P<0.01)。艾灸预处理组术后24、48 h HSP70蛋白的表达较缺血预处理组明显增高(P<0.01、P<0.05);72 h HSP70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预处理能诱导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HSP70 mRNA、HSP70蛋白的表达。其预防性脑保护作用可通过促进HSP70蛋白及HSP70mRNA表达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