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43篇
  免费   3787篇
  国内免费   1656篇
耳鼻咽喉   411篇
儿科学   747篇
妇产科学   610篇
基础医学   5810篇
口腔科学   1094篇
临床医学   3819篇
内科学   7100篇
皮肤病学   673篇
神经病学   3157篇
特种医学   14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184篇
综合类   4111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2611篇
眼科学   897篇
药学   3887篇
  6篇
中国医学   939篇
肿瘤学   3125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758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954篇
  2017年   860篇
  2016年   806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1417篇
  2013年   1583篇
  2012年   2128篇
  2011年   2219篇
  2010年   1390篇
  2009年   1133篇
  2008年   1715篇
  2007年   1860篇
  2006年   1734篇
  2005年   1492篇
  2004年   1233篇
  2003年   1121篇
  2002年   960篇
  2001年   2521篇
  2000年   2428篇
  1999年   2027篇
  1998年   764篇
  1997年   576篇
  1996年   387篇
  1995年   378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1060篇
  1991年   944篇
  1990年   843篇
  1989年   913篇
  1988年   842篇
  1987年   761篇
  1986年   704篇
  1985年   627篇
  1984年   399篇
  1983年   325篇
  1982年   187篇
  1981年   143篇
  1980年   119篇
  1979年   206篇
  1974年   87篇
  1973年   94篇
  1972年   94篇
  1971年   97篇
  1968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Prestige 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15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在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2~7 Cobb角)、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采用X线片及CT观察是否发生异位骨化(HO);采用MRI观察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 ~ 11.0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NDI、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上下邻近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有13例(41.9%)患者发生不同程度HO,10例(32.3%)发生ASD,但并未发生颈痛、根性疼痛等不适症状。末次随访时发生HO患者的手术节段ROM比未发生HO的患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假体能在保持颈椎ROM的基础上减少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过度活动,但易发生HO而导致手术节段ROM下降。  相似文献   
2.
Zhang  Dongjian  Gao  Meng  Jin  Qiaomei  Ni  Yicheng  Li  Huailiang  Jiang  Cuihua  Zhang  Jian 《Molecular imaging and biology》2022,24(4):612-629
Molecular Imaging and Biology - Cell death is involved in numer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ischemic stroke and organ transplant rejection, and plays a critical...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俯卧位通气对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从2002年1月至2022年1月关于VV-ECMO支持ARDS期间使用俯卧位通气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试验组为俯卧位通气患者,对照组为仰卧位通气患者。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及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计1 88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69例,对照组1 011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V-ECMO支持的ARDS患者的28 d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59,95%置信区间(CI)(0.43,0.80),Z = 3.41,P = 0.000 7]及住院病死率[RR = 0.73,95%CI(0.66,0.81),Z = 5.86,P < 0.000 01]均显著降低;但两组患者间其他病死率(30 d、60 d、90 d、ICU、6个月病死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 0.80,95%CI(0.61,1.05),Z = 1.60,P = 0.11]。 结论俯卧位通气能够降低VV-ECMO支持的ARDS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 d比(15.0±3.5) 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深入了解居家肿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阻碍因素的感受,为进一步寻求切实有效的静脉血栓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居家肿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行为受患者知识的限制,情绪态度的限制,行为能力的限制3个主题。结论对居家肿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阻碍因素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Purpose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isolation at home during the period when many US states had shelter-in-place orders and subsequent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in older adults over a 6 month follow-up.

Methods

Data were from monthly online questionnaires with US adults aged ≥ 55 in the nation-wide COVID-19 Coping Study (April through October 2020, N = 3978). Physical isolation was defined as not leaving home except for essential purposes (0, 1–3, 4–6, and 7 days in the past week), measured at baseline (April–May). Outcomes were depressive symptoms (8-item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anxiety symptoms (5-item Beck Anxiety Inventory), and loneliness (3-item UCLA loneliness scale), measured monthly (April–October). Multivariable, population- and attrition-weighted 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s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seline physical isolation with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t baseline and over time.

Results

Physical isolation (7 days versus 0 days in the past week) wa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depressive symptoms (adjusted β = 0.85; 95% CI 0.10–1.60), anxiety symptoms (adjusted β = 1.22; 95% CI 0.45–1.98), and loneliness (adjusted β = 1.06; 95% CI 0.51–1.61) at baseline, but not with meaningful rate of change in these mental health outcomes over time. The symptom burden of each mental health outcom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ast-week frequency of physical isolation.

Conclusion

During the early COVID-19 pandemic, physical isol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depressive symptoms, anxiety symptoms, and loneliness, which persisted over time.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unique and persistent mental health risks of physical isolation at home under pandemic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临床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ChAc临床特点。结果:符合舞蹈样运动障碍的患者中,ChAc占29%,确诊时间中位值为5.5年。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3.57±12.23)岁;7例(100%)均有口腔运动障碍,4例(57%)出现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6例(86%)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例(71%)肌酸激酶增高;头颅磁共振可见尾状核尤其尾状核头(57%)和豆状核(29%)萎缩,侧脑室前角扩大(57%);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见双侧基底节区低代谢表现(43%)。所有患者均可见棘红细胞比例大于3%,基因测序29%可发现责任基因VPS13A突变。结论:ChAc的确诊时间长,口腔运动障碍、肌酸激酶增高有助于尽早识别。建议舞蹈症患者常规进行2次以上的外周血涂片,进而再进行基因检测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流行情况,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 对长沙地区检测结果为HBsAg-/HBV DNA+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其中的OBI样本进行HBV病毒载量检测和S区基因扩增,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抗HBs与病毒载量检出与否的关系,并对扩增产物进行HBV基因分型和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地区173 893份无偿献血标本共确认58例OBI样本,OBI流行率为0.033%;共发现7种血清学模式,抗HBc单独阳性最多,占38.98%,所有样本中抗HBc阳性率为89.83%;16例样本能检测出病毒载量,其中14例样本浓度小于100 IU/ml;抗HB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毒载量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75.0%(12/16)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基因型均为B型,均发生突变,其中11例的HBsAg抗原决定簇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OBI感染率在全国属于偏低水平;HBV基因型主要是B型,MHR区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的原因,突变有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