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苯双酯(DDB)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抗微核实验和抗DNA损伤实验观察DDB的抗突变作用;采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实验初步探讨DDB的抗促癌活性;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以及DDB对肝癌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小鼠提前灌服DDB 50、100、200mg/kg,由环磷酰胺(CTX)引起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数分别为39.1±6.6、26.9±6.2、20.8±5.9个,与单用CTX(微核数为49.3±8.1个)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在佛波酯(TPA)作用的同时分别加入1、2、4μmol/L DDB,DNA-EB结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单加TPA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01);50、100、200mg/kg DDB均能明显抑制致炎剂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急性炎性反应,抑制率分别为15.9%、31.4%、32.0%;应用DDB能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100和200mg/kg DDB预防给药均能降低肝肿瘤的发生率,其中200mg/kg DDB对肝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7.1%和22.8%.结论 DDB对化学毒物诱发的肝癌发生有一定抑制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测定人和大鼠血浆及透析外液中番荔枝酰胺衍化物(FLZ)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FLZ与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及FLZ与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以双环醇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 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采用平衡透析法结合HPLC法,对5个浓度的FLZ与健康人及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 结果 人和大鼠血浆(透析内液)中FLZ在500~8 000 ng·mL-1范围内、透析外液中FLZ在25~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个浓度透析内液中FLZ的回收率均大于90.3%,透析外液中FLZ的回收率均大于91.7%。透析内液及透析外液中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4.1%,日间精密度均小于6.2%。5个浓度的FLZ与人和大鼠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2.3%和94.1%。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人和大鼠血浆及透析外液中FLZ的定量分析方法快速、简便、可靠;FLZ与人和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高,且二者无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3.
黄皮叶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皮叶氯仿提取轴时小鼠固注射CCt4、扑热息痛、硫代己酰胺所致的肝损伤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使SGPT降低,肝脏病理损害减轻,并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从黄皮叶氯仿提取轴中分离出的黄皮酰胺等9种单体除去甲基原黄皮酰胺外均有降SC-TP作用。黄皮叶氯仿总提取糟对小鼠和大鼠的毒性低。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乙素对小鼠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味子乙素系从中药五味子分离出的成分之一,有抗肝损伤和解毒作用,同时亦引起小鼠肝脏重量增大。经进一步研究,发现五味子乙素对正常小鼠肝脏每克组织中水分、蛋白质、RNA、糖原及总脂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但在整个肝脏中上述成分含量均显著增加。每克肝组织中DNA含量稍降低,整个肝脏中DNA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对部分切除肝脏的小鼠再生肝,五味子乙素能明显引起整个肝脏中蛋白质,PLNA和DNA含量以及细胞核分裂数增加。此外,五味子乙素能显著促进~(14)C-苯丙氨酸掺入肝脏蛋白质,并使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五味子乙素对药酶有诱导作用,其引起的肝脏增大主要系肝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同时伴有肝细胞增生。五味子乙素引起的肝脏增大似非病理性损害的表现,而是由于诱导药酶同时出现肝细胞肥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联苯双酯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证明:联苯双酯不仅能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以下简称SGPT)水平升高,对肝脏病理损害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还发现联苯双酯能使正常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及强的松龙处理的小鼠肝组织中GPT降低,但对谷草转氨酶(GOT)及醛缩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在使正常小鼠肝脏GPT活性明显降低时,心脏GPT活性无明显变化。联苯双酯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SGPT升高的降低作用似非直接抑制血清及肝组织中的GPT活性,或促进血液中GPT的消失。  相似文献   
6.
紫芝和赤芝酒精提取物对于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和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的升高均有降低作用,并且能减轻乙硫氨酸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的蓄积,减少小鼠因大剂量洋地黄毒甙和消炎痛中毒引起的死亡,提高小鼠肝脏代谢戊巴比妥钠的能力,促进部分切除肝脏小鼠的肝脏再生。上述的这些结果可能与灵芝的“扶正培本”作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对扑热息痛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耕陶  魏怀玲 《药学学报》1987,22(9):650-654
五味子果仁乙醇提取物(五仁醇)及其有效成分之一五味子醇乙(醇乙),预先24h给药能显著降低大剂量扑热息痛(400mg/kg)肝中毒所致的小鼠死亡率,并防止肝内谷胱甘肽(GSH)的耗竭,增强肝微粒体代谢扑热息痛的速度,血中扑热息痛含量下降。从这些结果推测,五仁醇和醇乙的抗扑热息痛肝脏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调整肝微粒体对扑热息痛代谢的途径,减少毒性代谢产物的生成量。醇乙是五味子对抗扑热息痛肝脏毒性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赤灵芝孢子粉水提物(肌生注射液)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以翻正反射消失出现时间作为睡眠时间,观察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下肌生液对小鼠戊巴比妥钠和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及自主活动等的影响。结果:皮下注射肌生液可明显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和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且有剂量效应关系。肌生液亦可诱导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的小鼠入睡。每日注射具有镇静作用剂量的肌生液一次连续8天不产生依赖性,而安定连续给药8天后产生依赖性。肌生液可明显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结论:灵芝孢子粉水提物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催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治肝炎药物双环醇对促癌剂滴滴涕(DDT)引起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抑制的拮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直接观察DDT引起的大鼠肝上皮WB-F344细胞GJIC功能抑制并分析双环醇的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Cx43、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和活性。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考察WB-F344细胞Cx43蛋白亚细胞定位、间隙连接的形成及E-cadherin和β-Catenin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DDT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WB-F344细胞GJIC功能,20μM浓度时小分子荧光染料Luciferyellow CH仅能从伤沿细胞向后传递1-2列细胞。双环醇能部分恢复DDT引起的GJIC功能抑制,且具有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与抑制DDT引起的磷酸化Cx43蛋白表达量升高,进而恢复DDT损伤的间隙连接形成有关。DDT和双环醇对与Cx43蛋白功能密切相关的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活性及细胞内定位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双环醇能通过影响Cx4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部分恢复环境促癌剂DDT引起的WB-F344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改善GJIC功能。对GJIC的功能抑制是多种促癌剂诱发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前期研究显示双环醇具预防二甲基亚硝胺/苯巴比妥诱发肝癌发生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双环醇在预防杀虫剂DDT(一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诱发的肿瘤方面亦具有一定潜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及原鸦片碱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小鼠预先分别ig紫堇灵、乙酰紫堇灵或原鸦片碱50及100mg·kg-12次,对CCl4、硫代乙酰胺、扑热息痛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使SGPT显著降低,肝病理损伤程度减轻。此3种成分在体外均能抑制CCl4引起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及CCl4转化为CO。在上述实验中乙酰紫堇灵的作用均强于另外两种成分。另外,此3种成分对肝药酶有先抑制后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