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LC-MS方法测定盐酸曲美他嗪在健康人血浆中的浓度,并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交叉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0 mg,采用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曲美他嗪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各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分别为(7.31±2.36)和(6.74±2.17)h,t_(max)分别为(2.1±0.9)和(1.8±0.6)h,C_(max)分别为(92.05±19.64)和(96.71±22.31)ng·ml~(-1),AUC_(0-24)分别为(691.24±171.82)和(706.31±189.60) ng·h·ml~(-1)。对两种制剂的参数C_(max)、AUC_(0-24)对数转换后先进行方差分析,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上述两个参数生物等效,t_(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表明两种制剂生物等效,相对生物利用度(101.5±26.7)%。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HH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以0(对照组)、5、10、20 μmol/L ECPIRM处理HH细胞72 h,采用CCK8法检测ECPIRM对HH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CPIRM对HH细胞凋亡的影响。以10 μmol/L ECPIRM处理HH细胞72 h,采用转录组学测序分析ECPIRM对HH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合KEGG通路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比较ECPIRM诱导的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采用反转录qPCR验证相关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CCK8结果显示,ECPIRM对HH细胞IC50为(4.91 ± 2.48) μmol/L,对照组与5、10、20 μmol/L ECPIRM组HH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 ± 2.87%、49.58% ± 4.53%、48.36% ± 2.88%、31.44% ± 2.46%,4组细胞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2.86,P < 0.001),5、10、20 μmol/L组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36、15.73和20.89,均P < 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4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 ± 1.84%、23.83% ± 5.72%、36.19% ± 8.33%、49.75% ± 4.10%,F = 17.62,P < 0.001),10、2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6、6.92,均P < 0.01)。转录组学分析发现,ECPIRM诱导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类固醇的代谢调控有关。反转录qPCR验证发现,10 μmol/L ECPIRM组L-氨基酸氧化酶(IL4I1)、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2(ACAT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HMGCS1)、甲羟戊酸二磷酸脱羧酶(MVD)、3-β-羟基类固醇-8,7-异构酶(EBP)、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相对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受到抑制(均P < 0.05)。结论 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HH细胞可发挥显著的抗增殖及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类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传统喉部分切除术已发展成为现代喉癌功能性外科手术,既能安全、有效地根除喉癌病灶,又能很好地保留或重建喉的功能。各种喉部分切除术的长期肿瘤学结果和功能性结果已得到大量研究,它们与喉癌TNM分类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1958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首次对喉癌进行分期后,近40多年来UICC的分类分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喉癌TNM分类分期已用来比较和分析各种喉癌的侵及范围,协助临床医师作出合理的治疗计划,判断预后,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还方便各治疗中心进行相互交流。以往各种喉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大都依据喉癌TNM分类分期进行选择,每一种喉部分切除术均有其各自相适应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如T1、12声门癌选择喉部分切除术,而T3、T4声门癌则大都选择喉全切除术。然而根据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变迁,靠近喉前部的肿瘤,即使是T3或T4仍可选择喉部分切除术,如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维甲酸搽剂中维甲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甲醇60mmol·L1醋酸二乙胺(90∶10∶005);检测波长343nm。结果线性范围为5~4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16%。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5.
外用维A酸引起小鼠皮肤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引起的皮肤反应。方法小鼠背部每天分别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连续使用30d,肉眼观察皮肤变化,并用生物学仪器进行红斑和皮屑检测。结果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肉眼观察第3天左右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第6天左右达高峰,第12天左右消失,继续用药至第30天,未见反应再现;仪器测得红斑值在第1天时已明显升高,第6天时达最高峰,并持续高峰状态至第9天,第11天时降至基本正常,至第30天,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皮屑指数在用药第3天时明显升高,第9天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27天时降至正常。外用基质部位与用药前比无差异。结论在动物实验中,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引起的皮肤反应在不停药的情况下,呈现“出现-高峰-消退”的一过性规律。维A酸皮肤反应与基质无关。  相似文献   
6.
李玲珺  魏峻  马鹏程  曹玉萍  陶蕾 《中国药房》2012,(37):3488-3490
目的:采用裸鼠在体分时取样法比较国产和进口2种咪喹莫特乳膏的皮肤药动学行为。方法:分别在裸鼠相同面积的皮肤上涂抹2种乳膏各约0.03g(n=32)后,于0.25、0.5、1、2、4、6、8、24h取皮制备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比较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偏差以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国产和进口乳膏的咪喹莫特cmax分别为(82.80±8.13)、(76.46±13.08)μg·g-1,tmax分别为(6.0±0.0)、(5.0±1.2)h,t1/2分别为(25.28±4.27)、(23.30±7.42)h,AUC0~24h分别为(992.27±226.55)、(1037.02±175.93)μg·h·g-1,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制剂cmax、tmax、AUC0~24h的RSD分别为9.8%、17.1%,0、24.0%,22.8%、17.0%。结论:2种乳膏的裸鼠皮肤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药动学参数的RSD偏差较小,表明在体给药分时取样法能较好地反映药物在裸鼠体内的经皮代谢过程,适用于临床前外用药物的皮肤药动学筛选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评估ECPIRM对小鼠皮肤的红斑、脱屑等刺激反应.方法 10μmol/L ECPIRM和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SCL-1细胞24 h,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维A酸受体(RARα 、RARβ、RARγ和RXR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维A酸受体RAR激活通路的靶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6A1和他扎罗汀诱导基因1 (TIG1)的mRNA表达变化.BALB/c小鼠剃毛后外涂ECPIRM凝胶,以等摩尔浓度的全反式维A酸乳膏为对照,观察小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 ATRA作用后,RARα、RARβ、RARγ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6A1和TIG1的mRNA表达分别增加到25.49倍和3.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ECPIRM作用后并不增加核受体RARα、RARβ、RARγ及RXRα的蛋白表达;RARα、RARβ、RARγ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R靶基因CYP26A1和TIG1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B/c小鼠外用全反式维A酸乳膏后2d出现明显的红斑、脱屑反应,用药5d达高峰.而连续外用0.075%ECPIRM凝胶21d,小鼠一直未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结论 ECPIRM不激活经典的维A酸受体通路,未出现ATRA样皮肤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化学物质的刺激性检测。目的: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并用致敏物初步验证。方法:利用人源性角质形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进行共培养,干预24h后,ELISA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二硝基氟苯处理组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组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单核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和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角质形成细胞气液界面培养14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构建的组织工程表皮含有8~10层细胞结构,泛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二硝基氟苯处理组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单核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和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实验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表皮和单核白血病细胞共培养的致敏物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替硝唑凝胶处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抗氧、防腐及耐寒的替硝唑凝胶处方,本采用正交法、选择溶媒、抗氧剂和防腐剂三个可变因素,并设置不同水平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以丙二醇和乙醇作替硝唑的混合溶媒,并配以抗氧剂获得质量稳定的替硝唑凝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功能性外科手术喉环上切除术(SCPL)后,新喉的嗓音学特征及喉发声共振体的振动特性。方法:应用Dr.Speech(DSS)技术及频谱分析法,对21例患者行SCPL4种不同术式,即A: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SCPL-CHEP),B: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SCPL-CHP),C:气管-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SC-PL-TCHEP),D:气管-环状软骨-舌骨固定术(SCPL-TCHP),并对术后嗓音学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种不同术式术后新声门区的振动模式大致相同,表现为黏膜波动增强,新声门区的振动模式随患者术后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且渐趋于稳定;患者术前、术后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及谐噪比等声学参数对比正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CPL中切除双侧声带和室带,保留两侧或一侧环杓单元即可重建新喉的发声功能,同时能保留喉的吞咽、呼吸功能和维持声门下压的生理功能;新喉的嗓音声学特征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