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均较高。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数十篇中医药治疗脑梗死论文及报道的研  相似文献   
2.
加味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心理障碍性疾病。多由精神刺激、情志不畅、气郁痰结、蒙蔽神明所致,并常与先天遗传、性格特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疾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等穴,每天1次,20天为1疗程,配合银杏叶片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后按HDS-R评分进行4级智力评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7%,对照给总有效率51.7%,提示治疗组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五苓散佐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我科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10月,用五苓散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育阴潜阳针法治疗,1d1次,14天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经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残疾评价量表,大体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滋阴潜阳,健脾祛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马有凤主任医师育阴潜阳针法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依据理论“阴阳互根、阴阳互生”的理论,创立了“育阴潜阳针法”,诸穴配合具有滋阴潜阳,健脾祛湿,通经活络作用.使患肢的康复加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颈源性眩晕病人 118例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配合针刺 ;对照组静滴能量合剂、65 4 2、口服脑益嗪、尼莫地平、西比灵、维生素B12 。结果 ,治疗组 76例 ,有效 75例 ,无效 1例 ;对照组 4 2例 ,有效 3 5例 ,无效 7例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灯盏花及针刺联用治疗颈源性眩晕 ,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治疗组比较观察不同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其血液流变学显示二组变化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有凤 《天津药学》2003,15(1):60-63
病毒性心肌炎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 ,近年来有升高趋势。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该病是由各种病毒所引起急性或慢性炎症 ,属中医心悸、怔忡、虚损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已积累较多的经验 ,临床疗效也逐年提高 ,现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近况概述如下 :1 辨证论治唐氏 [1] 辨证分心肺蕴热型、气阴两虚型和痰瘀气滞型。心肺蕴热型用导赤散加味 :生地、麦冬、连翘各 2 0g,竹叶、大青叶、金银花、五味子各 15 g,栀子、牛蒡子各 12 g,木通、杏仁、炙甘草各 10 g;气阴两虚型用生脉散加味 :西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