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院校主干课程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阐明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规律的一门课程.由于其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传统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针对中医外科学的教学现状,通过网络在线平台,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式教学,对中医外科学理论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培养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中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以Poloxamer 407为基本材料的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建立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的体外评价方法。方法制备Poloxamer 407(P-407)不同浓度溶液,分别测定其相转变温度、绘制黏度-温度曲线及体温下体外释放度测定,选择符合针对腹腔粘连病理特点的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结果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发现40%P-407原位凝胶与辅料2%~3%甲基纤维素(MC)结合使盐酸川芎嗪的体外释放度明显延长,最符合实验要求。结论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敏感黏附性能并且该制剂稳定,方法简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潘立群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立群教授总结中西医理论 ,认为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阴阳的消长密切相关 ,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为阴阳消长转化不利所致 ,与肾、肝两脏关系密切。治疗以补肾调周为大法 ,以恢复患者激素生理水平。具体分为 4期 :经前期以补肾助阳为主 ,兼以活血散结化瘀 ;经后期以补肾养阴为主 ;月经间期在调补肾阴的同时兼加补阳之品 ;行经期常用活血通脉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EN)促进大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及对营养状态、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20) m RNA、端粒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82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分为健脾益肾汤+EN组(研究组,n=41)和EN组(对照组,n=41)。于术毕第1天(T1)、第8天(T2)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于T1及术毕第15天(T3)时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微转移标记物(CK20mRNA、端粒酶)表达情况,评估中医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结直肠癌特异性量表(QLQ-CR38)]。结果:T2时,2组血清TP、ALB、TRF水平均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 05);外周血CK20mRNA和端粒酶阳性率、各中医症状积分及QLQC30、QLQ-CR38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健脾益肾汤联合EN可显著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中医症状及生存质量,对抑制肿瘤转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瘰丸治疗阴虚痰凝型颈部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虚痰凝型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分为消瘰丸组(口服消瘰丸,6g/次,2次/d)和头孢地尼组(口服头孢地尼胶囊,0.1g/次,3次/d),每组各30例,均连续治疗15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淋巴结大小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变化情况,分析其显效率。[结果]治疗后消瘰丸组和头孢地尼组患者淋巴结大小分别为(0.90±0.80)cm、(1.17±0.82)cm,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分值分别为(0.67±0.80)分、(0.80±0.89)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淋巴结大小和VAS分值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瘰丸组患者总有效率90%,高于头孢地尼组的总有效率7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瘰丸治疗阴虚痰凝型颈部慢性淋巴结炎能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疼痛减轻,临床疗效明显,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托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是异病同治的良好方法。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机制不明限制了其作为特色疗法而被国际同行认同。代谢组学技术是目前对中医证候、治法、方剂研究的良好技术方法,可以结合诸多现代实验手段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外科托法补益与透毒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及代表方剂进行实验研究。对促进中医学特色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和得到国际同行承认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10年来国内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对临床常用方法、取穴、疗效和机理探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症状方面改善明显,胃镜、病理检查表明针灸治疗后腺体萎缩及肠腺化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针灸具有补苴脾胃,疏肝活血化瘀等功效,但有关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生肌玉红膏载入修饰后胶原的体内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探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肌玉红胶原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可能。方法:将生肌玉红胶原(实验组)与交联修饰后胶原(对照组)植入8只新西兰白兔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1、2、4及8周取出2组植入材料,行肉眼观察、埋植材料近旁组织切片后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及对两组材料的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实验组在植入后动物体内炎症反应消失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组织相容性较同期对照组良好,可促进近旁组织毛细血管新生与胶原新生。结论:生肌玉红膏载入胶原较Ⅰ型胶原自身组织相容性更佳,基本上发挥出生肌玉红膏及修饰后胶原各自促创面愈合的优势,与周围组织有更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腹腔粘连是指壁层腹膜与脏层腹膜以及脏层腹膜之间的异常粘连 ,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有人报道腹部外科手术后约90 %有粘连 ,约 4 0 %以上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1] 。近年来对腹腔粘连的研究较多 ,有的已进入到分子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病因和发病机制腹腔内粘连除极少数为腹腔内先天因素外 ,主要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常见原因有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内异物 ,腹部放射和腹腔内注射化学药物等。腹腔内粘连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粘连是腹膜自身功能的病理反应已被公认。腹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组织p53V+和p16+细胞表达率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肿瘤转移者和未转移者的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肺癌患者瘤组织p53V+细胞检出百分率:肿瘤患者为58.52±26.0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9.55±2.97,t=486.78,P=0.0045,肿瘤转移者为77.87±14.33,显著高于未转移者48.87±23.87,t=521.36,P=0.0071,并随着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肺癌患者瘤组织p16+细胞检出率的变化规律与p53V+的变化恰好相反。两者相关分析显示,p53V+细胞与p16+细胞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0.648,P=0.0180。结论:肺癌患者瘤组织细胞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p53V和p16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并可提示肺癌的转移情况,为患者的预后估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